眾所周知,自驍龍決定不跟三星玩,改換臺積電工藝之后……
曾經籠罩機圈人頭頂足足三年的噩夢,可以說是直接落下了帷幕,沒有一絲一點的遲疑。
這幾年的驍龍旗艦芯,不僅溫控、發熱恢復正常,就連極限性能,那也是打得幾個競爭對手找不著東西南北,CPU、GPU性能占據優勢不說,甚至連能效比都遙遙領先,實在是有點殘暴的。
至于最新的驍龍8 Elite,更是憑借著高通自研的Oryon CPU架構,把超大核主頻提升到4.32GHz,并首次引入了Adreno GPU切片架構,讓CPU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相較于上代都提升了45%, GPU性能提升了40%,同時能耗也降低了40%以上。
按照我的看法,把它評價為“牙膏擠爆”毫無問題。

(圖源:高通)
比較遺憾的是,可能是因為底氣足夠、高枕無憂。
最近這三代高通驍龍旗艦芯,居然都沒有了下半年例行出現的超頻版,只有三星、紅魔少數幾個廠商會悄悄用上核心頻率更高的版本,但是熟悉的“+”后綴確實是很久沒有出現了。
更夸張的是,高通甚至開始思考起一些“反向操作”。
根據外媒androidauthority報道,近日,高通在官網上架了一款內部代號SM8750-3-AB的處理器,該處理器被歸類為驍龍8 Elite(內部代號為 SM8750-AB)系列下,暫時沒有獨立的名稱。

(圖源:高通)
我們先不討論,這顆處理器落地后應該叫什么名字比較合適。
高通的這波操作,還真就給咱們今年年初這毫無波瀾的機圈,狠狠地打上了一針雞血。
更便宜的驍龍8 Elite旗艦芯?
眾所周知,芯片廠商們很少會有無的放矢的時候。
原因無他,芯片的研發和生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設計、制造、測試等環節,任何錯誤或失敗都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廠商們在決策時會非常謹慎,盡量在明確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制定產品策略。
在我看來,這顆“新”驍龍8 Elite多半也是如此。
如果你對數碼圈足夠關注的話,就會發現年初這段時間,有關旗艦芯片的基本都是圍繞著聯發科的,除了超大核頻率提到3.7GHz的天璣9400+,歷經兩次半代升級的天璣9350也很受矚目。

(圖源:數碼閑聊站)
哪怕只是為了宣傳需要,高通這邊也得在年初這段時間放出點新消息。
不過這與我無關,作為專注于性能的關注者,我只關心這芯片實際性能如何,只要能讓我們用上更便宜的旗艦,那就是妥妥的好芯片。
所以,咱們不妨先來看看“新”驍龍8 Elite的參數,都有哪些不同。

(圖源:高通)
從官網參數來看,這顆“新”驍龍8 Elite同樣使用臺積電N3E工藝,由2顆4.32GHz Oryon-L 超大核和5顆Oryon-M 3.53GHz大核組成,2+5的雙叢集架構,比原版驍龍8 Elite少了一顆Oryon-M大核。
由于超大核本身頻率不變,這顆“新”驍龍8 Elite的CPU單核性能和原版驍龍8 Elite應該是很接近的,當然了,CPU多核性能難免會受到影響,以OPPO Find N5最新出爐的GeekBench 6成績作為參考的話,多核性能的損耗在5%左右。

(圖源:微博)
總之,你可以理解成下面這張圖。
考慮到其核心架構依然基于高通自研的Oryon架構,個人認為性能這塊應該還是不用擔心的,考慮到目前核心運算的負載方式,這一調整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功耗,而且大部分消費者在日常使用時也很難感受到差異。

(圖源:雷科技)
然后呢,在其他配置上,兩者是完全一致的。
“新”驍龍8 Elite依然采用Adreno 830 GPU,同樣支持HDR游戲、光線追蹤、AI驅動的幀放大(游戲超分辨率)和 AI 驅動的幀生成(Adreno Frame Motion Engine 2.1)。
通信基帶依然是內置的驍龍X80 5G芯片,支持5G-A;無線芯片也是驍龍FastConnect 7900芯片,支持藍牙6.0、LE Audio、aptX無損、Wi-Fi 7、UWB 和GNSS等一系列特征。
因為改動實在太小,讓人不得不懷疑“新”驍龍8 Elite和驍龍8 Elite是同一批出廠的芯片。
背后的芯片博弈
從網友們的反應來看,大家對于這顆芯片的評價算是喜憂參半的。
有的網友認為,只要最終落地的產品價格能夠降低就是好事,即便是在屏蔽了一個核心的情況下,“新”驍龍8 Elite也會比天璣9300/天璣9350和驍龍8 Gen3強很多,這個2+5的CPU多核應該跟天璣9400差不多。

(圖源:酷安)
有的網友則擔心,“這個東東應該不是重新流片(成本太高),而是用8核版芯片屏蔽一顆核心得到的版本吧,那就是自帶了一個核心的電阻絲,有可能有N卡用AD102大核心屏蔽下來的4070tis那種因為更多的電阻絲導致同性能功耗偏高的問題,感覺不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