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媒一篇報道指出,全球電動車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面對中國車企比亞迪以“兆瓦閃充”“3萬轉電機”等技術構建的“護城河”,日本兩大車企日產、本田被曝正密謀聯手富士康,試圖通過代工模式降低成本、加速電動化進程。然而,比亞迪最新發布的Super E平臺以“充電5分鐘續航400公里”“零百加速2.7秒”等狂暴參數,讓這場“降本求生”的合作顯得蒼白無力。究竟這場中日電動車爭霸戰會走向何方?

以下俄羅斯媒體報道:
比亞迪“技術核彈”炸場:充電5分鐘碾壓燃油車
比亞迪1月推出的漢L轎車與唐L跨界車,憑借Super E平臺徹底改寫了電動車技術規則。其搭載的1000伏高壓電池系統峰值電壓可達1500伏,遠超行業主流的800伏架構。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帶來更高的能效,更讓漢L雙電機四驅版爆發出1102馬力的綜合功率,實現零百加速2.7秒、極速305km/h的跑車級性能。

更令對手膽寒的是“兆瓦閃充”技術:1000千瓦峰值功率的充電樁可在5分鐘內補充400公里續航,充電速度達到每秒2公里。實測中,漢L的83.21kWh電池從7%充至50%僅需4.5分鐘,而預售35萬元起的定價更將性價比推向極致。配合比亞迪規劃的4000座超充站,中國車企正以“技術+生態”雙重攻勢碾壓傳統巨頭。

富士康代工救場?日系車企的“最后一搏”
面對比亞迪的強勢崛起,陷入電動化泥潭的日產、本田選擇押注代工模式。據俄媒披露,富士康將在兩個月內與兩家日本車企簽署合作協議,為其代工生產電動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宣稱,將利用其電子制造經驗“復制蘋果模式”,同時推出兩款自有品牌車型。

然而,富士康的電動車履歷并不光鮮:其Foxtron品牌僅量產了Model C跨界車(234馬力后驅版)和遲遲未落地的Model B,性能參數遠遜于比亞迪。更尷尬的是,日產N7與本田S7兩款合作車型仍依賴中國東風集團技術,續航與充電效率均落后一代。即便富士康代工能壓縮成本,缺乏核心三電技術的日系車企,恐難撼動比亞迪的“高壓快充+高轉速電機”技術壁壘。

總結:
這場中日電動車對決,本質是兩種路線的終極碰撞:一邊是比亞迪以全棧自研實現“充電5分鐘碾壓加油”,另一邊是日系車企試圖用代工模式“彎道求生”。但網友犀利評論道:“當比亞迪電機飆到3萬轉時,富士康還在PPT上畫充電樁!”技術代差之下,若日企仍困于“降本思維”而忽視核心創新,這場競爭或將早早失去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