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比亞迪發布了超級e平臺,推出閃充電池、3萬轉電機和全新一代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漢L、唐L同步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分別為27萬元-35萬元、28萬元-36萬元,新車將于4月正式上市。
比亞迪此次發布的超級e平臺最受關注的亮點,當屬其宣稱的“兆瓦閃充”技術。通過將電池、電機、電源等核心部件升級至1000V高壓架構,配合充電電流1000A的超大電流,超級e平臺實現了1000kW(1兆瓦)的峰值充電功率。
根據現場演示數據,搭載該技術的漢L EV車型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400公里”,充電效率達到“1秒2公里”的峰值速度,直接對標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
這一技術突破直擊當前電動車的核心痛點——充電焦慮。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發布會上強調,“油電同速”的目標不僅是企業愿景,更是行業進化的必然方向。不過,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基礎設施的同步升級。比亞迪計劃自建4000多座兆瓦閃充站,并推出“雙槍充電”和“智能升壓”技術以兼容現有快充樁,試圖構建從技術到生態的閉環。
性能方面,比亞迪首款量產3萬轉電機轉速達30511rpm,單模塊功率580kW,功率密度16.4kW/kg,使得漢L EV的零百加速達到2.7秒,極速突破300km/h,性能參數已接近電動方程式賽車標準。與此同時,比亞迪自研的1500V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為高壓系統提供了關鍵支撐。
比亞迪的“超級e平臺”發布正值行業競爭白熱化階段。2025年初,小米SU7以單月超2萬輛的銷量突襲中端市場,特斯拉的4680電池量產進度加快,均對比亞迪形成多維壓力。在此背景下,比亞迪選擇以“兆瓦閃充”建立差異化優勢。
比亞迪此次技術發布會展現了其在技術方面的激進策略。這種激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技術路線的超前押注,例如將量產車型充電功率推至兆瓦級,遠超當前主流快充標準的600kW;二是對全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從碳化硅芯片到充電終端均實現自研自產。這種策略的優勢在于構建技術壁壘,但挑戰同樣顯著:超高壓系統的安全性與耐久性仍需市場檢驗,而自建充電網絡的巨額投入可能影響短期利潤率。
然而,技術的先進性并不直接等同于市場成功,當“兆瓦閃充”遭遇充電樁覆蓋不足時,當3萬轉電機的高成本制約價格下探時,比亞迪仍需在技術創新與用戶實際需求之間找到更精準的平衡點。
在此次發布會上,漢L EV和唐L EV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相較上一代車型明顯上探。過去三年,漢家族雖蟬聯B+C級轎車銷冠,但主要銷量仍集中在25萬元以下區間。此次推出漢L EV和唐L EV,是比亞迪向30萬元以上市場發起的又一次沖鋒。
發布會當日,比亞迪A股市值達1.16萬億元,超越寧德時代,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技術路線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