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行業總結
1. 政策驅動內銷與出口雙增長
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2024年家電社會消費零售額同比增長22.2%,出口金額達917億美元(+14.1%)。美的、海爾通過全品類補貼策略(如美的投入80億元回收舊家電)搶占市場,而格力因產品單一性受限,空調業務毛利下滑0.88%。
綠色節能導向: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占比超90%,海爾、美的通過高端化布局(如海爾智家毛利率30.6%)強化競爭力。
2. 頭部企業分化明顯
美的:以多元化業務(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機器人)領跑,海外收入占比41.92%,中高端產品在亞太、美洲市場增速超20%。
海爾:全球業務穩健增長,新興市場(中東非、東南亞)收入增幅達26.8%,并通過泰國、埃及產能布局強化供應鏈。
格力:空調業務占比78.14%,但多元化(手機、新能源)屢次受挫,市場份額被美的、海爾蠶食,線下高端空調份額從35.9%降至31%。
海信與TCL:聚焦高端化與智能化,海信空氣能源解決方案收入增長3.8%,TCL通過MiniLED電視及AIOT生態搶占市場,彩電出口同比+53%。
3. 技術升級與智能化加速
AI技術深度賦能,如海爾整合大模型構建智能家電生態,美的布局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行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頭部企業研發占比超營收10%。
二、2025-2027年發展趨勢預測
1. 政策延續與需求結構調整
以舊換新政策:2025年補貼品類擴至12類,但政策效應可能邊際遞減(2024年已透支部分需求)。企業需通過“功能型→改善型”轉型(如嵌入式設計、健康功能)挖掘存量市場。
綠色轉型深化:碳達峰目標推動節能技術迭代,一級能效產品滲透率或突破95%,海爾、美的的綠色制造體系將成為核心優勢。
2. 全球化與新興市場擴張
海外產能布局:美的OBM戰略、海爾東南亞空調基地(年產能600萬套)將加速海外本土化。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保有率低,白電出口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應對貿易壁壘:通過海外建廠(如格力鈦產能轉移)規避關稅風險,TCL、海信通過技術輸出(如顯示面板)強化國際競爭力。
3. 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
AI與場景化應用:DeepSeek等大模型將重構家電交互邏輯,例如長虹云帆AI平臺實現家電全場景聯動,智能家居生態成競爭焦點。
產業鏈協同:上游零部件企業(如壓縮機、芯片)技術突破(如艾普蘭核芯獎技術)將推動整機性能升級,形成“強鏈聚勢”效應。
4. 企業戰略分化
美的:繼續強化To B業務(工業技術、機器人),預計2025年商業解決方案收入占比突破30%。
海爾:依托全球品牌矩陣(卡薩帝、GE Appliances)深耕高端市場,適老家電或成新增長點。
格力:若無法突破空調依賴,市場份額或進一步萎縮;需聚焦核心技術創新(如空調芯片)以重獲競爭力。
海信與TCL:聚焦顯示技術(8K、激光電視)與智慧家庭解決方案,通過并購(如海信視像收購東芝)擴大海外影響力。
5. 風險與挑戰
原材料價格波動:銅、鋼等大宗商品價格影響毛利率,企業需通過套期保值與供應鏈優化應對。
需求不確定性:地產復蘇緩慢(2024年竣工面積同比-32%),廚電、集成灶等后周期品類承壓。
三、結論與建議
短期(2025年):政策紅利仍存,企業需加速產品高端化與渠道下沉(如直播電商、適老化改造)。
中長期(2026-2027年):技術壁壘與全球化能力決定勝負,AIoT生態、綠色供應鏈、海外本土化將成為核心賽道。
投資建議:關注白電龍頭(美的、海爾)、技術領先的彩電企業(TCL、海信),警惕格力等單一業務企業的轉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