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公司的風向標之一華為披露了自己的2024年年報。
財報顯示,去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約8620億元,同比增長22.4%,但約794億元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近24%,9.2%的營業利潤率則同比下降5.6個百分點。其中,華為去年近1797億元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9.1%,約1318億元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同比增長近11%。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財報致辭中對去年成績的評價為“整體結果符合預期”。
而就在同一日,由華為車BU獨立而來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引望”)完成工商變更,由4月1日即將當值華為輪值董事長的徐直軍擔任法人,華為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也調整為80%,并新增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和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兩大股東。
這個變化無疑透露出華為今年所要加碼的重要方向。
終端重回快車道
去年ICT基礎設施業務依然是華為內部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其接近3700億元收入占華為總收入的43%左右,但它的同比增長只接近5%。而曾經的內部老大,現在華為的第二大收入來源——終端業務正在與其迅速縮小差距。
財報顯示,華為的終端業務去年收入約3390億元,同比增長38.3%,接近華為總收入的40%。目前終端業務與ICT業務還有310億元左右的差距,而2023年這兩項業務的差距是1077億元。
華為終端業務重回快車道,離不開中國市場,也離不開手機業務。
2024年華為在中國市場收入近6153億元,占其總收入的71.4%。而聚焦到手機市場,高端機一直是華為的重點戰場,去年它相繼發布了 Pura 70系列、Mate 70系列、Mate X6等多款折疊屏手機和直板旗艦機。IDC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增長5.6%,時隔兩年觸底反彈,其中華為以16.6%的份額,在vivo之后排名第二,同比增長約50%,它身后的Apple、榮耀、OPPO三大廠商去年智能機出貨量則都呈個位數同比下滑。
需要提及的是,《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到,為了加快智能機出貨,華為去年曾在夏季及年末掀起兩次降價潮。其中,去年7月華為宣布剛上市3個月左右的Pura70系列推出500元到1000元的限時優惠,而在去年12月,Pura70系列的售價又下降800元到1300元不等。多位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都認為,華為的銷售旺季降價,既是為新一代更高價值機型“讓路”,也讓國產高端機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近日有產業鏈消息稱,被認為將覆蓋5000元以上市場的華為Pura80系列新機大概將在今年5月對外發布,并將在影像方面進行升級。此外,今年3月華為還對外發布了首款全面搭載“純血鴻蒙”(HarmonyOS 5.0 )的Pura X,起售價7499元。
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Ivan Lam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手機廠商們在高端機領域的投入都在持續加碼,隨著整體向AI應用、產品外觀設計以及對特有本地化內容定制等領域的發力,2025年競爭形勢還是持續會加劇,“中國手機廠商會持續在高端市場吃進份額,蘋果在這一市場的份額則相應會持續被侵蝕。”
汽車業務首年盈利
汽車業務收入去年在華為內部增長最快。
財報顯示,去年聚焦智能化增量部件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263.53億元,同比增長4.74倍,華為還在財報中稱該業務首度實現當年盈利。其中,2024年初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了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乾崑品牌,2024年其智能部件發貨量超過2300萬件,同比增長近7倍,而截至2024年底其已經有15款合作車型上市。
華為財報還提及,“鴻蒙智行的出色市場表現也帶動了華為汽車部件競爭力顯著提升。”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華為此前已同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大主機廠合作打造了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個品牌。財報顯示,鴻蒙智行去年全年交付量超43萬輛,其中問界新M7全年交付19.7萬輛,智界R7發布57天交付突破2萬輛。
今年3月20日,問界M8正式對外亮相,3月27日鴻蒙智行宣布這款預售價36.8萬的新車預訂量超過8萬。同在3月20日,2025款問界M9也全新上市,起售價46.98萬元,鴻蒙智行此前曾宣布,該車上市72小時大定突破 21000 臺。
在鴻蒙智行推出的合作車型價格持續走高背后,華為汽車業務的商業化一直備受關注。
去年3月,余承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曾表示,華為車BU曾經一年虧損100億元,2023年虧損減少到60億元,2024年大概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他當時還表示,去年前三個月華為的智選車業務實現扭虧為盈,華為車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邊緣,預計從4月份開始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
而引望公司完成工商變更,無疑意味著華為汽車業務的商業化今年將加快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1月,華為車BU注冊成立了引望公司。當時華為介紹稱,引望公司將依托華為車BU的技術和資源,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2024年8月,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分別投資115億元入股深圳引望公司。目前,兩家車企各持有深圳引望公司10%的股權。
而以阿維塔和賽力斯當時分別出資115億元的交易價格粗略計算,引望在去年8月的估值已經達到1150億元,幾乎等值于一個汽車主機廠。作為對比,截至3月31日收盤,長安汽車的市值約為1292億元,江淮汽車的市值不足800億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跟《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認為,華為成立車BU公司,吸引車企入股,源于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車企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市場機會,其次華為在5G、AI等領域的技術和資源可以為汽車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和創新。
而從孟晚舟在財報致辭中對人工智能的多次強調來看,AI則是華為今年在手機、汽車等多項賽道實現增長的新機會。她在財報中還表示,人工智能是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在大機會時代,華為拒絕機會主義,不被短期泡沫驅動,扎扎實實打造根技術,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