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實現學生“一項特長+多項才藝”的個性化發展。搬入新校區四年來,青山小學實現了從“薄弱整合”到“優質標桿”的跨越。
“學校通過開設各種特色的社團,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也讓他們得到了鍛煉,這和以往的課本教育是非常不同的。”學生家長徐楠說道。
“建校之初,我們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老師主抓的是教學成績。現在我們搬入新校區后,我們實施青盟教師動態評價機制,將課程開發、社團指導等納入評價體系,實現了教師綜合能力的多元發展,開發的12個精品案例,獲得省級獎項。目前,招生數量相比老校區增長了近三成。”榮成市青山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王燕告訴記者。
青山小學的發展是榮成市推進落實城鄉教育均衡的縮影。針對不同校區的發展情況,榮成市通過聯盟化辦學的形式,形成“城鄉教師雙向奔赴”的局面,通過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城鄉教師之間深度交流,提升了聯盟內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實現城鄉學校教育教學的優質均衡。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基礎是辦學條件和師資配置的城鄉均衡。榮成市在持續優化城鄉辦學條件標準化的基礎上,重點推行了三輪“縣管校聘”人事管理改革,通過強化編制管理、全員競聘上崗、城鄉交流輪崗等方式,實現城鄉教師均衡配置,助推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共榮成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榮成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劉志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