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房子現在買會不會被套牢?”這個問題最近在山東老鄉群里吵得沸沸揚揚。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市,濰坊樓市上演了過山車式劇情——2017年借著“青濰一體化”概念沖到1.2萬/㎡,2021年炒作“萬億GDP城市”飆到1.5萬/㎡,現在又跌回1萬出頭。但數據背后更殘酷:2023年新房成交量暴跌51%,二手房掛牌量突破8.6萬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卻從6.9%跌到4.1%。更扎心的是,濰坊房價收入比高達13.4(普通家庭不吃不喝13.4年買房),比青島還高21%。今天咱們用7組硬核數據,扒開濰坊房價的遮羞布。

【第一刀:土地狂歡暗藏殺機】
先看政府“供地”這張底牌。2024年濰坊住宅用地供應計劃達1.2萬畝,比過去五年均值暴增70%,相當于未來三年要新增14萬套住房。但需求端早已崩塌:2023年戶籍人口凈流出3.8萬人,結婚登記數從2016年的5.9萬對暴跌到2.6萬對,連丈母娘都開始勸女兒租房結婚。更致命的是庫存——當前商品房庫存面積達1900萬㎡,按現在每月去化38萬㎡的速度,光消化庫存就要50個月。中國房地產協會研究顯示,當庫存去化周期超36個月時,房價年均跌幅將超5%。具體到板塊:奎文區、高新區因政務資源集中,跌幅可能控制在3%以內;而濱海新區、高鐵新片區這些畫大餅的板塊,庫存去化周期超80個月,未來五年跌幅可能沖到10%-12%。
【第二刀:政策底褲被扒光】
總有人幻想政府救市,但濰坊的調控手段早被透支。首套房利率降到3.8%(山東最低3.7%),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到90萬,結果2023年使用率從55%暴跌到29%——說明韭菜根都被刨沒了。更諷刺的是購房補貼:寒亭區去年搞“農民進城買房補6萬”,三個月只成交了73套,開發商哀嚎:“種大棚的都去膠東打工了”。二手房市場更慘烈——貝殼數據顯示,濰坊2023年二手房掛牌均價8500元/㎡,實際成交中位數只有6800元/㎡,相當于每套房都在降價20%甩賣。更恐怖的是法拍房激增:阿里拍賣數據顯示,2023年濰坊法拍房數量同比暴漲82%,其中47%涉及民間借貸斷供。經濟學鐵律擺著:當30%房源“骨折價”成交時,房價就會陷入“越降越沒人買”的死亡螺旋。唯一指望的濟青高鐵紅利?青島西海岸房價比濰坊還低10%,虹吸效應只會更猛。

【生存指南:三條鐵血教訓】
剛需族謹記“三不碰”:不碰容積率超5.5的蜂窩樓(參考福壽街某小區電梯年壞12次的慘劇)、不買物業費低于1元/㎡的小區(看看金馬路某盤垃圾堆成山的抖音視頻)、不信離市中心超15公里的“產業新城”(濱海某盤四年跌了45%)。改善群體死磕“雙學區護城河”——濰坊一中、廣文中學3公里內的次新房,比如中央生活城,去年二手房價逆勢微漲1.5%。投資客趕緊轉戰物流地產:濰坊正在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倉儲租金年漲幅達6%,濰城區150-300㎡倉庫,收益率能到5%,比買商鋪靠譜。記住,現在買房得學挑濰坊蘿卜——皮要光(房齡新),芯要實(配套全),根要穩(租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