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歲的二胎爸爸,去年底置換了陪伴自己五年的舊車,入手AITO問界M7四驅智駕版。提車至今已有百日,行駛超4500公里,經歷了城市通勤、跨省自駕以及雨雪天氣等不同場景。下面,我將從真實車主的角度,分享這份用車報告。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不涉及品牌對比,僅陳述客觀體驗。
一、家庭用車訴求及契合度
基于日常的高頻用車場景,我選擇了新能源車。我每天要往返60公里接送孩子上下學,周末固定會去150公里外的近郊露營,每年還會安排兩次全家長途旅行。燃油車的保養成本和限行政策逐漸成為負擔,純電車又存在續航焦慮。而混動車型能兼顧長途需求和城市用電的經濟性,這是我選擇增程式SUV的主要原因。
車輛交付時,其空間表現給了我很大驚喜。第三排座椅完全放倒后,可形成2136L的純平空間。上周,我就用這“移動房間”裝載了孩子的自行車和露營裝備。后排獨立空調出風口下方設有220V電源接口,長途出行時可為車載冰箱持續供電,設計十分貼心。
二、智能系統:帶來顛覆體驗
華為ADS 2.0系統的表現超乎想象。在深圳晚高峰的擁堵路況下,自動跟車功能讓右腳得以解放;面對加塞車輛,系統預判制動比老司機更果斷。上周在廣深沿江高速,開啟高速領航輔助后,系統不僅能準確識別臨時施工路障,還能自主完成變道超車。
語音助手小藝如同家庭新成員,孩子們用童聲指令控制娛樂系統,總能得到趣味回應。有次暴雨天,孩子在后排突發高燒,通過手機APP遠程啟動座椅通風和空調,讓我切實體會到其便利性。不過,方言識別準確率有待提高,川渝地區的朋友反饋部分指令需重復操作。
三、能耗與補能:數據說話
日常通勤我采用純電模式,WLTC工況下百公里電耗約18.5kWh。按家用充電樁每度電0.3元計算,單日成本約5.5元。最近一次從廣州到桂林的跨城出行,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達1123km,實際油耗折合5.2L/100km,在同級別車型中表現出色。
但饋電狀態下,動力輸出會明顯衰減。上個月爬云霧山時,電量20%時油門響應不如滿電狀態靈敏。好在增程器介入時,噪音控制較好。建議北方用戶冬季隨車攜帶應急充電寶,實測在-5℃環境下開啟電池預熱功能,續航達成率能提升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