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吹增程車的人越來越多。
不知道是否與理想、問界、零跑汽車的帶動有關系?
在2025中國汽車百人論壇上,更有中國工程院楊裕生院士力挺增程車,楊院士直言:-增程式不是過渡,而是未來主力!-,而且矛頭直指大電池純電車、插混車型-偽環保-。
乃至于他直接拿比亞迪秦L DM-i舉例子。
楊院士說:比亞迪新發布的秦LDMi,很節油,-實現了后排地板純平-。

如此說來應是取消了傳動軸,發動機只管發電。
這似乎屬于增程式,但名稱卻在插電式-秦-的系列,如確實,則比亞迪好像隱藏了一個難以啟齒的-秘密-!
大致意思是,雖然比亞迪的技術很強很省油,但因為你后排是純平的,所以你是增程,不是插混。
但是,在回到兩年前,在2023年中國汽車百人論壇,歐陽院士又明確表態,相對于增程,插混技術更優秀,顯然歐陽院士把這兩技術分得很明白,而且是站插混的。
這下子,估計很多人都開始犯迷糊了。

插混與增程到底誰才是最先進的混動?
關于這個問題,只能靠消費者自己找答案了!
下面,科普一下增程與插混的主要區別。
我們可以借用比亞迪技術大佬楊冬生分享的一個公式,在騰勢N9發布會上,楊總給了我們一個最簡單易懂的答案:比亞迪插混=增程+混動。
更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插混能干的事情,增程不一定能干,但是,增程能干的事情插混肯定也可以干-。

也就是說,在技術層面上,插混更加復雜,技術含量更高。
總結起來,插混與增程的主要區別有3點。
一、技術架構與工作模式不同
以比亞迪的DM插混系統為例,其結構主要采用-串并聯-架構,支持純電(EV)、串聯(增程)、并聯(發動機與電機共同驅動)、發動機直驅四種模式。
所以,其核心優勢在于根據工況智能切換模式:

- 低速-城市工況:以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發電(串聯模式),實現低能耗;
- 高速-急加速: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直驅模式),減少能量損耗;
- 高負荷需求:發動機與電機并聯驅動,提供更強動力。
而以理想、問界汽車為代表的增程式系統。
僅支持純電和串聯兩種模式,發動機(增程器)僅用于發電,無法直接驅動車輪。

高速或大負荷場景下,需通過增程器發電→電機驅動,導致能量二次轉換,損耗高達20%,效率較低。
這就是兩者在結構上的區別,結構上的區別,直接導致兩種類型的車在能耗以及使用體驗上也不一樣。
二、能效與油耗表現不同
在低速場景下,比亞迪DM混動可以使用純油或者增程模式,能耗表現、平順性、靜怡性都非常優秀,油耗顯著低于增程式(如比亞迪秦L DM-i虧電油耗2.9L-100km)。
在高速場景下,DM混動則可以更靈活,可以采用直驅模式,或者并聯模式,能量損耗僅約5%,雖然油耗表現不及低速工況,但是,其油耗依舊顯著低于增程式。

原因也很簡單,這就是一個能量轉換的問題,增程式需經歷-燃油→電能→機械能-轉換,每一次能量轉換都不可能做到100%,轉換次數越多,能量損耗也越多,同工況下增程油耗更高,比如,深藍S07 的虧電油耗5.6L-100km,實測可能會更高,這也是為啥有人說-增程車是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
有電時,它就是一輛電車, 沒電時,不光動力會受影響,油耗也會更高。
所以說,DM混動因靈活模式切換,全工況能耗更低,滿油滿電續航更長,增程式因能量轉換效率限制,綜合續航普遍低于插混車型。
三. 動力性能與冗余安全
DM混動在虧電或急加速時,可通過并聯模式實現發動機與電機協同驅動,動力儲備更強(如100kW發動機+電機組合可輸出95kW驅動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