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市場在傳統淡季中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活力。往年因年底沖量透支訂單及春節假期影響,第一季度車市常呈現銷量下滑趨勢,但今年在政策推動與車企積極策略下,車市迎來“春天”。
造車新勢力成為市場亮點,零跑汽車與小鵬汽車憑借高性價比車型,銷量屢創新高,同比增速顯著。小鵬汽車的MONA M03與P7+車型大受歡迎,一季度累計交付新車突破9萬輛,同比增速高達331%。零跑汽車同樣表現出色,3月單月交付量刷新紀錄,一季度累計交付新車近9萬輛,同比增長超160%。
傳統車企方面,比亞迪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一季度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同比增長近60%。比亞迪不僅在全球新能源市場占據領先地位,還通過持續擴大規模效應與垂直整合戰略,實現了盈利的大幅增長。業績預告顯示,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達到85億元至100億元。上汽集團雖然未能蟬聯銷量冠軍,但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3.3%,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占比超過六成,顯示出對合資品牌依賴的逐步減弱。
吉利汽車與奇瑞汽車同樣在第一季度保持了強勁增長。吉利汽車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48%,新能源銷量更是同比飆升135%。奇瑞汽車則創造了歷史季度銷量新高,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超170%,并持續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的地位。奇瑞星途攬月C-DM電四驅與捷途山海等新車型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為集團電動化與沖刺IPO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并非所有傳統車企都迎來了增長。長城汽車與廣汽集團在一季度銷量出現下滑。長城汽車一季度總銷量同比下降6.73%,新能源汽車銷量雖同比增長,但整體表現不佳。廣汽集團同樣面臨銷量下滑的困境,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9.42%,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同比下滑。
在市場整體回暖的背景下,“價格戰”有所降溫。乘聯會數據顯示,雖然年初仍有部分車型降價促銷,但降價潮已大幅減緩。隨著國家對報廢更新促銷補貼力度的加強,市場回暖明顯,價格戰壓力相對減輕。不過,燃油車與新能源市場在降價策略上呈現出明顯差異。燃油車市場降價策略簡單粗暴,降價幅度較大;而新能源市場則更多通過增配不加價、金融政策等變相降價方式,將競爭焦點轉向智能化能力。
長安與比亞迪掀起智駕平權浪潮,吉利、奇瑞等多家主機廠也亮出智能化底牌,將智駕價格打到更低水平。去年下半年以來,高階智駕系統逐漸普及到15萬元乃至12萬元級價格區間,智駕平權與技術降本的博弈成為車企面臨的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