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戶為中心”抓產品定義和營銷服務,3月份整車銷量重回國內第一
上汽亮出改革轉型“三套拳”
聚焦內部調整、外部協同、全球化發展
■今年一季度,上汽整車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其中,3月份上汽整車批售38.6萬輛,同比增長1.14%,環比大漲30.8%,銷量反超比亞迪,重新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車企
黃浦江畔,上汽迎來了一次重要轉身。
昨晚,上汽聯合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召開“上汽之夜”媒體發布會,以“懂車更懂你”為主題,對外發布品牌轉型新戰略。盡管全場發布會并沒有提及具體的數據目標,卻厘清了未來一個造車周期內,上汽轉型的具體路徑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改革方向。
在開場致辭中,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24次講到“用戶”這個詞,可以看出目前上汽對用戶需求的重視,這也是上汽轉型的一個抓手。上汽集團脫胎于合資合作文化,其成長基因與國內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并不一樣。王曉秋此前曾表示,對于現在的上汽來說,“抓產品定義和營銷服務這兩端至關重要,必須以用戶為中心,體現用戶思維”。
自去年年末開始,上汽集團在內部展開了一系列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改革,包括加深與華為的合作,引入華為的IPD和IPMS體系。前者是一種從客戶需求出發,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產品開發過程;后者是一種要求營銷團隊在產品定義階段即介入,明確產品的獨特銷售主張的銷售方式。
以MG(名爵)為例,去年底,MG重新梳理營銷組織架構,建立了以產品GTM(Go-To-Market)模式為基礎的全新市場團隊。今年,MG還推出超級獲客中心計劃,更精準定位潛在客戶,提升銷售轉化率和客戶滿意度。
這樣的改革在上汽的每一個子品牌推開來,效果已初步顯露。今年一季度,上汽整車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其中,3月份上汽整車批售38.6萬輛,同比增長1.14%,環比大漲30.8%,銷量反超比亞迪,重新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車企。
銷量回升,上汽的盈利情況也在改善。4月8日,上汽集團公告,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0億元到3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9億元到4.9億元,同比增加10%到18%。
在這場發布會上,上汽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目標——未來將推出國內第一款AI汽車;今年年內將落地支持L3級量產自動駕駛的上汽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2027年前首發落地……
但這些都只是一個開始,上汽的改革之路還有許多障礙需要掃除。在這次發布會上,上汽提出了三套“拳法”,也就是從內部、外部、全球化三個層面推進改革,保證轉型的順利開展。
第一套“拳”聚焦于內部調整。今年年初,上汽將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名爵)、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企業整合,成立“大乘用車板塊”。上汽商用車板塊也將進行整合,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第二套“拳”聚焦于外部協同。今年以來上汽對外合作節奏正在加快:1月10日,上汽與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1月19日,上汽集團與北京理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月21日,上汽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簽署深度合作協議,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堅持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孤島、不懼跨界競爭。”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將在加深與合資伙伴合作的同時,拓展與行業里頭部企業的合作,借助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互補,打造全新用車體驗。
第三套“拳”聚焦于全球化發展。未來上汽將加大對“老市場”的智能化新產品投放力度,把全球市場劃分為N個區域,并針對每個區域特色,推出個性化、智慧化的產品方案,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汽還將進一步發布新的海外戰略。
無論是內部調整、外部協同,還是全球化發展,都展現出這次上汽轉型的決心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