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婚禮現場的紅毯盡頭,手里要么是沉甸甸的黑色巨獸單反,要么是巴掌大的銀色方塊微單——這選擇可能決定了你能否抓拍到新娘捧花飛起的瞬間,或是被設備壓到手臂發酸提前退場。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對「攝影界的老派紳士與新銳極客」,用佳能5D Mark IV和索尼A7M3當例子,扒開單反與微單的底褲看個透。
對焦系統:獵豹與變色龍的較量
單反的相位檢測對焦像訓練有素的獵豹,早在反光板結構里預判物體軌跡,拍運動會時連運動員的汗珠都能凝固。
而微單的混合對焦系統更像是變色龍,對比度檢測在暗光下悄悄鎖定目標,加上693個相位檢測點鋪滿93%的畫面,就算你拍寵物狗原地轉圈,A7M3的追焦也能像磁鐵一樣吸住狗鼻子。
更絕的是微單的眼控對焦,拍人像時它比男朋友還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直接鎖定瞳孔不跑焦。
取景器里的平行世界
單反的光學取景器是「實況直播」,光線穿過鏡頭直接懟進你眼球,拍飛鳥時連翅膀扇動的殘影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微單的電子取景器更像是「未來預告片」,能實時顯示曝光效果和濾鏡——比如拍逆光人像時,你看到的畫面和成片幾乎零差距,再也不用像單反用戶那樣靠腦補后期效果了。
電池續航:馬拉松選手VS短跑健將
扛著佳能5D Mark IV去拍全天婚禮?它就像自帶充電寶的馬拉松選手,光學取景器模式下咔嚓900張照片還能活蹦亂跳,足夠從新娘化妝拍到賓客搶完紅包。
微單這邊則像爆發力強的短跑選手,索尼A7M3滿電只能撐600張左右,不過勝在能用充電寶續命——掛個充電寶在相機底部,邊拍vlog邊充電,堪稱社媒時代的求生技能。
體積重量:健身器材VS折疊傘
單反是攝影界的啞鈴套餐,光機身加24-70mm鏡頭就超過1.5公斤,掛脖子上能治頸椎病(誤)。
而微單A7M3配上同規格鏡頭,重量直接砍半塞進通勤包,就像隨身帶把折疊傘般輕松。
不過別小看單反的「重量玄學」,專業攝影師就愛那份沉甸甸的儀式感,仿佛設備越重越能鎮住甲方。
未來戰場:誰才是終極贏家?
總說微單要革單反的命,畢竟索尼A9的20張/秒連拍和靜音快門已經能吊打多數單反。
但老法師們還在死守單反陣地——拍星空時要靠光學取景器省電熬通宵,體育記者依然迷信光學追焦的零延遲。
就像電動車和燃油車之爭,微單在智能化和便攜性上瘋狂超車,單反卻靠光學取景器和長續航守著專業領域最后的堡壘。
所以下次選相機時先問自己:是要背著設備徒步西藏記錄雪山金頂,還是窩在咖啡館拍拉花發朋友圈?
記住,沒有完美的設備,只有最懂你的生產力工具——畢竟用手機都能拿攝影大獎的年代,關鍵是你眼里有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