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機器人正在怎樣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作?
2025年4月9日,在廣東召開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布會上,這個問題有了更多具體的答案——讓教師備課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將服裝設計排版時間從1天縮短到幾分鐘;讓醫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在發布會上表示,最新發布的8個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30個應用場景、29個應用解決方案和13個智能終端產品,都是前期通過地市推薦和專家評審,遴選出來的比較優秀的產品。其中,8個行業大模型已在相關領域初步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29個應用解決方案是廣東省的企業針對各行業的場景應用痛點,在實際運用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曲曉杰提到,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堅持做好資源協調、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生態優化、交流促進等保障工作,支持更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在技術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商業化等方面不斷突破。
讓教師備課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將服裝設計排版從1天縮短到幾分鐘;讓醫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AI制圖
“直觀可感的應用效果”
“算力、芯片和大模型是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基礎底座。”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在發布會上提到。
此次發布的8個行業大模型,主要圍繞工業、安全、教育、醫療、文旅、風控合規、知識庫問答等領域。曲曉杰說,它們“都在降本、增效或提質方面取得了直觀可感的應用效果”。
比如:在工業領域,廣東知業的精益人工智能平臺將半導體封裝行業的產品質量提升約3%、產能提升約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個制漿造紙行業工藝大模型,平均生產效率提升10%、制造成本下降4%。
在安全方面,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將需要多次手動操作的安全運營工作量減少了92%。
教師的備課時間在視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的支持下,可以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像素格物大模型則節省了教師約30%的作業批改時間、降低了約20%的教育資源制作成本。
華為公司昇騰計算業務營銷總監郝圣偉表示,華為獨創的大規模專家并行解決方案,能將所有的模型分散部署,實現快速讀取、計算、通信。“年初,你買一臺服務器,可以并行給100個用戶用,現在,昇騰通過大規模專家并行解決方案,實現了三倍的能力提升。”
郝圣偉還提到,目前已經有八十多家合作伙伴基于昇騰的算力底座來構建他們的大模型應用一體機,并在兩百多個企業行業里實現了應用。
“我們正在逐步走入全域、全時、全場景的AI新時代。”騰訊云廣東省總經理王健在分享中提到,面對這個變化,騰訊正在調集力量,利用前沿的科技力量,真正打造一個可用、可迭代的智能系統。他介紹,目前,騰訊的AI大模型在政務、工業、教育等三十多個行業已經有具體合作。
“把場景需求變成落地的實在應用”
南方周末梳理發現,此次發布會提到的30個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工業領域的電子信息、汽車、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家電等10大細分行業;教育領域的學習、教學、實驗、資源分發、評估與決策支持等5大典型場景;醫療領域的影像診斷、臨床決策、手術規劃、門診分診、就醫咨詢等10大典型場景;以及安全領域的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安全行為識別、應急救援決策、災害現場態勢感知和機器人救援與搜索等5大典型場景。
其中,蝶訊網的AI設計軟件可將服裝設計排版時間從1天縮短到幾分鐘;里工實業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40%-60%。邁瑞醫療和騰訊聯合開發了全球首個臨床落地的“啟元重癥大模型”,讓醫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遠正智能的鋁加工安全生產管理平臺將安全事件報警數量降低了53%。
曲曉杰在發布會上介紹,29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都是廣東省企業針對各行業的一些場景應用痛點,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的解決方案。
在工業領域,機智云質檢方案在紡織行業的應用已節約30%的人工成本,產品合格率超99%。在醫療領域,金域醫學的智能體應用將病理報告生成效率提升了70%。在教育領域,像素數據的數智化實驗室降低了80%的考試管理成本。在交通領域,元戎啟行高階智駕平臺在復雜城市道路的選路準確性達96%。在金融領域,迪博AI信貸助手的錄入匯總計算效率相比人工提升40倍以上。在生活方面,廣州綽立對電梯與樓宇的一體化管理能減少30%的故障風險和50%的救援時間,設備運行效率提高40%。
13款智能終端產品也在發布會上引起關注。比如,在醫療終端方面的AI導診數字人,可使醫院每天多接待10%的患者進而增加收入,每年還可節省數百萬元的人工客服成本;自動化顯微影像平臺及智能分析云已在全國兩百多家機構創造超1億元的經濟效益。
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伙人楊金在發布會上介紹,在“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中,存在著大量非標準化的工作,需要人形機器人代替人工。今年1月,他們已經交付了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截至3月底數量又翻了一番。
至于人形機器人什么時候可以進入到家庭場景,楊金介紹,目前,樂聚已經和中國移動、海爾、蘇康養開展合作,探索人形機器人在家庭、養老服務領域產業化應用。
曲曉杰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具備完整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配套全、反應快、品質高、服務好、生態優,是全球人才、技術、資本聚集的高地。
在下一步工作中,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堅持做好資源協調、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生態優化、交流促進等保障工作,支持更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在技術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商業化等方面不斷突破,持續推出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深化“機器人+”場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