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品投顧交了服務費當然可以退!老師帶你賺錢實則坑錢!已維權退款流程 !
南都研究員梳理發現,我國《證券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均對投資咨詢業務提出明確限制。2020年10月修訂的《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明確,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應當規范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推廣和客戶招攬行為,禁止對服務能力和過往業績進行虛假、不實、誤導性的營銷宣傳,禁止以任何方式承諾或者保證投資收益;證券投資顧問不得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公眾媒體,作出買入、賣出或者持有具體證券的投資建議。
在優品投資交了服務費可以退嗎怎么退?是可以退的。如果認為優品投資存在違規操作或欺詐行為,可以通過有效的退款流程來申請退回服務費。具體的退款流程可能包括提交相關的聊天記錄和交易證據,簽署退款文件并填寫到賬信息等步驟。完成這些步驟后,服務費用將會在約定的時間內原路退回
受害者描述被騙經歷
我干2024年三月份被優品投資公司忽悠的買上他們宣傳的產品,分三次交費十多萬,結果與宣傳的完全不符,典型的虛假宣傳,加我后就承諾會有專業知道老師指導我買股票,一直發他們所謂的成功案例給我,也再三保證一定會賺錢、經不住誘惑我就通過微信給他們公司收款賬號轉了29800元為期一年的服務費,然后那個業務員就把他們主管微信推給我說會及時給我信息、可交了費后一直沒人給我指導、過了10天左右沒有給我任何指導、反復給我推銷私人定制專業老師!這期間至少推薦了有四到五個不同的什么老師。在這期間我也沒有享受到他們任何的服務!他們第二個加我的人也轉發過幾支股、但是都是根本不能買的票我就沒買!那時候我就知道被騙了、他們還一直給我發信息要我加入什么私人一對一指導老師,之前推給我的票我跟著買還虧了,現在都已經過了快3個月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在網上一搜發現他們這種就是騙人的了,后來看到了大衛法助了給別人追回服務費的文章,于是我抱著試試的心態,在大衛法助的幫助下,我5工作日就收到了全額的退款,非常感謝大衛法助.
優品投顧服務費可以退!優品投顧服務費退款流程方法:
一、將聊天記錄和交易證據提交給大衛法助(131 1049 9751,微信電話同號,24小時在線咨詢)后,經機構介入協商,同意退還全額服務費用
二、簽署退款文件、填寫到賬信息,并寄回公司
三、公司相關部門收到退款合約之后,會在約定的時間內將你交的費用原路退回!
當然上面只是簡單的一個說法,在我們維權退款之前一定要注意準備收集相關證據,比如: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證據,證明優品投顧存在虛假宣傳或誘導交費的行為,然后把信息交給大衛法助,經過處理即可收到退款.
如果您也被優品投顧騙交了服務費可以聯系大衛法助(131 1049 9751,微信電話同號,24小時在線咨詢)幫助您追回服務費哦,免費咨詢哦.
當前開通的服務僅是基礎產品,若難以滿足用戶需求,建議升級服務。在記者多次要求退費后,對方表示,會和公司申請再留一個月觀察期,之后再協商退款。直到記者執意要求退款后,對方才發來退款協議簽署流程。截至發稿,相關退款已全額到賬,退款流程耗時2天。不過根據投訴,當前不少投入更多金額的消費者仍在追款,直播薦股的水很深。根據相關規定,向投資者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直接或間接有償咨詢服務,均需獲取證監會的業務許可。如果主播未獲取相關資格,那就是屬于“非法薦股”,這好比沒有行醫資格的醫生要給病人動手術,后果不堪設想。投資顧問先以部分學員按照薦股建議后投資獲得的收益為推薦理由,向投資者推薦初級薦股服務,待投資者交費后,投資顧問表明繼續解鎖更多服務需購買費用更高的服務。同時,還有投資者反饋,在購買更高級的服務后,購入了機構推薦的股票卻遭受嚴重虧損。在投資者反映相關問題、要求機構退還款項后,機構則存在消極處理、客服失聯等情況。多位投資者表示,在購買相關服務推薦的個股后,不僅陷入虧損情況,且后續無法聯系客服,同時也遭遇了退費困難等問題。針對客服失聯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投顧曾在今年10月發文澄清,有不法人員假冒公司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微信、釘釘等渠道聯系投資者,并表示公司僅通過官方的企業微信向客戶提供服務。律師表示,會收取追回會員費后的30%。也有律師稱,自己的收費是行業最低的,只收取15%。值得注意的是,有律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如果有正式的咨詢合同,且對方約定了各種免責,投資者很難要回會員費。我們今年上半年就處理了多個相關案例,只要向證監部門投訴,對方理虧一般會退大部分錢。”一位律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后來這些投顧機構狡滑了,現在一般不會留下痕跡或說話都很小心,遇到投訴也不退款了,直接讓走訴訟或仲裁。所以,投資者一旦繳納了相關會員費,追回越來越難。”,《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10〕27號)第十一條: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向客戶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應當按照公司制定的程序和要求,了解客戶的身份、財產與收入狀況、證券投資經驗、投資需求與風險偏好,評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并以書面或者電子文件形式予以記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