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汽車市場中,馬自達與本田作為日系品牌的代表,均以技術底蘊和用戶口碑著稱。但若從可靠性角度深入比較,兩者在數據、市場表現和用戶反饋中呈現出差異化特征。本文基于最新行業報告與用戶反饋,嘗試客觀分析二者的可靠性表現。
一、全球可靠性排名:馬自達略占優勢
根據J.D. Power發布的2025年汽車可靠性研究,馬自達以161分的測評成績位列第三,僅次于雷克薩斯(140分)和別克(143分)。其自然吸氣發動機與自動啟停技術經過多年迭代,動力系統穩定性優于行業均值,尤其是故障率控制嚴格。而本田未進入該榜單前十,但其主力車型思域、雅閣在iSeeCars的“長期投資價值”評選中表現突出。例如,思域以13.7年預期使用壽命和每年2,006美元的超低持有成本位列第一,雅閣則以13.1年使用壽命緊隨其后。這表明,本田的車型在長期耐用性上更具經濟性,但品牌整體可靠性排名略遜于馬自達。
二、安全性能與用戶滿意度:馬自達更勝一籌
在安全領域,馬自達展現出更強的技術積淀。2025年北美IIHS碰撞測試中,馬自達8款車型獲“Top Safety Pick+”最高評級,包括昂克賽拉、CX-50等在華銷售車型。其車身采用超高強度鋼材(如B柱1,310MPa),車頂承重峰值超10噸,安全設計遠超行業標準。本田雖未公開同等數據,但思域、雅閣在中保研(C-IASI)測試中同樣獲得全優評價,被動安全性能不遑多讓。然而,本田的影音系統與手機連接故障率較高,成為用戶主要抱怨點,而馬自達的電子系統故障率(如Super Cruise誤觸率0.8次/千公里)顯著低于行業均值。
三、中國市場表現:本田穩定性更佳
盡管馬自達在全球可靠性排名中領先,但其在中國市場的口碑正面臨挑戰。2025年3月,長安馬自達因車身附件故障(如外屏脫膠、車門膠條開裂)和銷售服務失信,25天內收到47次投訴,昂克賽拉成為重災區。反觀本田,雖然混動系統在寒冷地區存在電池效率下降問題,但整體投訴率較低,且CR-V、雅閣等車型憑借成熟的i-MMD混動技術維持了較高的用戶滿意度。此外,本田新能源車型(如插混版)雖未進入可靠性榜單前列,但其純電車型的續航表現受認可度提升,市場適應性更強。
四、未來趨勢:本田轉型更積極
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中,本田的布局明顯快于馬自達。本田計劃2030年實現電動車占比40%,并已推出多款純電車型;而馬自達的新能源戰略仍依賴油改電平臺(如EZ-6基于長安深藍SL03),銷量持續低迷(2025年1月僅369輛)。智駕方面,本田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已進入路測階段,而馬自達仍停留在L2級輔助駕駛,依賴外采方案且本土化適配不足。若未來智駕成為可靠性核心指標,本田或更具潛力。
結論:可靠性需分場景評估
傳統燃油車領域:馬自達憑借機械穩定性和安全設計,整體可靠性略優;
長期使用成本:本田思域、雅閣的經濟性更突出;
中國市場:本田的品控與服務更穩定,馬自達需警惕質量滑坡;
未來競爭力:本田在電動化與智駕的投入更具前瞻性。
綜上,兩者可靠性各有側重。若用戶追求極致機械性能與安全,馬自達是優選;若注重長期經濟性與技術迭代,本田更值得考慮。而品牌能否維持口碑,還需看其如何平衡傳統優勢與轉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