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合駕駛」測試范式革命
① 公共道路測試準入門檻
新增"三級測試認證"制度(實驗室模擬→封閉園區→公開道路)
每階段需累計1000小時零誤判案例(雨天/逆光等12種極端場景)
特斯拉影子模式遭禁用(用戶數據不得用于算法迭代)
② 測試經濟鏈重構
? 第三方檢測機構收費暴漲300%(中汽研單車型認證報價破800萬)? 邊緣場景數據庫成核心資產(小鵬5億購入瑞典冬季路況數據集)
二、宣傳話術核彈級清洗
禁用詞匯黑名單
原宣傳術語
替代表述
合規原理
自動駕駛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
消除L3認知模糊
老司機級
符合GB/T 40429標準
錨定法規基準
解放雙手
需持續監控道路環境
強調人機共駕責任
案例:某新勢力官網連夜修改162處文案,用戶手冊增厚40頁免責條款
三、OTA「緊箍咒」落地
① 云端更新觸發召回機制閾值
涉及行駛安全類升級 → 72小時內報備總局
單季度OTA超3次 → 強制進場檢測
引發事故的"熱修復" → 車企承擔刑事責任
② 軟件盈利模式劇變
? 訂閱制服務需明示"功能邊界圖"(如城區NOA覆蓋302城→精確到街道)? 激光雷達降級包等創新商業形態消失
四、技術路線的終極分化
車企生存選擇矩陣
全棧自研派
借船出海派
華為/小鵬/特斯拉
蔚來(英偉達)/理想(地平線)
需建立AI倫理委員會
與Tier1簽署終身算法保障協議
每年研發投入≥45億
支付數據安全保證金(車價3%)
行業預判:2026年TOP10車企中全棧自研者將不足3家
五、保險金融鏈重構
① 新型責任險種爆發
智駕系統誤判險(平安已推出 0.15%/年 保費模型)
OTA失效責任險(中國人保設 200億 賠付池)
② 二手車殘值算法更新
? 帶激光雷達車型折損率提高18%(功能鎖死風險)? 具備完整測試檔案車輛溢價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