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問界全新大型SUV—— 問界M8正式上市。共推出了6款車型,售價為35.98-44.98萬元。又是一臺SUV,售價依然維持在35萬元以上,鴻蒙智行的產品均價依然很高,那究竟這臺車值不值得買?又能不能如問界所愿呢?
從配置看產品
首先我們先概述一下這款車,問界M8的長寬高分別為5190/1999/1795,軸距達到了3105mm,定位大型SUV,尺寸擺在這空間確實沒的說。全系提供了3個5座版和3個6座版。所有配置均為增程式動力,CLTC綜合續航為1405公里和1526公里兩種。這樣的大空間、沒續航里程焦慮且綜合續航一千公里以上的車型,不用問肯定更適合全家長途旅行。
市場上這類車型很多,最為代表的肯定是理想旗下的車型,問界M8在配置上,全系帶有雙電機四驅、空氣懸架、激光雷達以及來自華為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增強型AR-HUD抬頭顯示、車載冰箱等。相比于同級別車型,華為賦能下的智能與科技相關的配置相當高且全面。如果要說小遺憾,也有,問界M8唯獨售價44.98萬元的6座頂配帶有第二排座椅通風、加熱和按摩功能,其余配置第二排座椅這些都沒配備。甚至中低配車型都沒有后排吸頂屏幕,低配連電動尾門都沒有。這似乎又有點背離了全家舒適出行的產品路線。畢竟,起步價格不低。
消費者需求是本質
消費者的需求往往是展現一臺車產品定位是否成功的本質,這類車型中銷量最好的肯定是理想L6和L7,就拿離我們最近的3月銷量來說,理想L6月銷量達到了17197輛;L7月銷量達到了8707輛,尺寸再大一些的理想L8的月銷量也有5275輛。同樣有著空間優勢的問界M7月銷量則是6512輛。為什么理想銷量能一直保持那么高?因為它做到了配置平權,幾乎你能想到的舒適性配置,理想的全系列車型基本保持一致,區別只在于尺寸大小、續航長短以及智駕雷達等方面。
在每次鴻蒙智行的發布會上,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介紹往往占用了整場發布會的到大量時間,不可否認華為賦能的智能駕駛技術確實表現優異,但是目前智能駕駛輔助依然在心理上、法律上、實際道路表現上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此,消費者更愿意把錢花在能看得見的舒適上,能讓一家人享受到接觸到的豪華,才能夠被更多用戶喜愛。這不是誰說得算,也沒有對與錯,銷量數據不會騙人。
像挖礦一樣的產品策略
鴻蒙智行的產品策略不同于很多傳統車企,整個品牌對待市場就像是挖礦,挖干了一個礦就再開一個礦。問界M5是鴻蒙智行旗下的第一個產品,上市之初是為了對標特斯拉,那時候20萬元級別的新能源市場產品還不是很多,問界M5憑借著很多優勢在2022年銷量是56855輛,2023年下滑到年銷33670輛,到了2024年全年銷量是36511輛,而進入到2025年問界M5在1-3月的總銷量只有2843輛。三年的時間里,隨著20萬元級別的市場逐漸飽和,競品越來越多,消費者需求逐漸的改變,問界M5在鴻蒙智行中的地位逐漸淡化。
問界M7的命運也是如此,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份,曾創下連續三個月銷量超2萬輛的高光時刻,即便在隨后熱度有所減弱,在2024年全年,也只有4月份月銷量低于1萬輛。而進入到2025年,隨著各家車企在20-30萬元SUV市場中的集體發力,問界M7的月銷量始終沒有破萬,1-3月總銷量只有20159輛。這說明隨著競品增多,市場需求減少,這部分消費者再一次被“挖空”。等待問界M7的也將是和問界M5一樣類似的命運,這方面我們通過鴻蒙智行的廣告推送比例也能看出。
現在的問界M8即將要“挖”的則是售價35-45萬元的消費市場,補足在M7和M9之間的這塊市場空白。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問界M8預訂量超過14萬臺,打破鴻蒙智行單車型預訂新紀錄,創造40萬元級別豪車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先不說這14萬訂單量真的能反映出這個價格區間的市場需求嗎,這些訂單中是否有一部分來自問界M9的潛在客戶?畢竟相比于M9來說M8小了一點點,但是價格低了10多萬。而最后的答案,我們可以看看未來幾個月M9的銷量浮動,以及理想系列車型的銷量浮動,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車德鋼:
問界M8究竟能不能成為市場中又一個現象級產品我們尚且不得而知,但是比同價位車型缺失的舒適配置確實是其競爭的一大短板。智駕再好也不一定是消費者想要的核心配置,花哨的科技智能配置能否打動務實的消費者,就看M8接下來幾個月的銷量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