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25年,大眾安徽推出的ID. 與眾在智能化維度能打嗎?如果和本土的一線新勢力品牌相比,自然還有OTA的空間;但如果你是因為鐘情大眾產品的品質、駕控而買單,且對智能需求“點到為止”,它又會給到你不少彩蛋,按照用戶“出發-在途-到達”的用車流程來看,ID. 與眾無論是智能座艙還是智駕都有不少可以細聊的部分。

先說驚喜:ID. 與眾的交互設計絕對被低估了,70英寸AR-HUD+5.3英寸小儀表的信息布局,開車時不用低頭盯導航,前風擋處的Smart Light燈條可以根據場景主動提醒導航路線,接打電話等,所以在車輛進行轉彎時,AR-HUD會有導航箭頭動畫進行狀態顯示,加上動態燈語,交互感拉滿。

車內的15英寸中控大屏其實也給到了足夠的科技氛圍,UI設計以導航地圖作為背景,輔以扁平化的圖標設計,操作直觀度提升明顯,車機內部也支持不少頭部APP,使用頻次較高的酷我音樂、B站、騰訊視頻都有接入,同時也適配了豐富的車載小程序作為拓展,最重要的是,它支持CarPlay、CarLife和HiCar手機互聯,幾乎是全生態覆蓋。

但ID. 與眾在智能座艙方面最拿得出手的部分是它的語音助手——官方稱之為AI智能伙伴,3D虛擬形象可捏臉換裝,還能克隆真人聲線,而且在科大訊飛的大模型加持下,連續對話、語義理解比同平臺的ID.系列都要強不少。實測常用的導航、切歌、打開應用都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ID. 與眾在智駕方面也在極力跟進目前國內市場的潮流,首先它的硬件配置堆料挺猛,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知硬件多達21顆,Trave Assist 3.0做到了全系標配,ACC自適應巡航、撥桿自動變道、自動泊車一應俱全。

同時ID. 與眾還全系標配了全場景無憂泊車系統,涵蓋了IPA智能泊車輔助/RPA遙控泊車輔助/TPA記憶泊車輔助系統,
以記憶泊車輔助系統為例,用戶可以在前一次泊車后,選擇進行路線記憶,在下一次抵達該區域后,車機系統會提示是否進行記憶泊車,對于居住在老舊小區,車位狹窄的用戶來說必然是福音,通過記憶泊車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每次停車時擔心發生剮蹭的心理壓力。
客觀來說,ID. 與眾在智能化層面質的飛躍談不上,但躋身主流基本沒有疑問,通過智能座艙和輔駕功能的局部創新,加上年輕化特質的注入,確實迎合了那些追求品質穩定、對花哨功能無感的用戶,如果把它放進大眾車型的歷史里,也絕對算得上是最智能的一款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