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啟辰汽車整了個大活兒!
隨著號稱“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的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正式實施,行業對電池安全的關注被推向新高。然而,國標僅是安全底線,真實用車場景的復雜性遠超實驗室的“理想環境”——暴雨浸泡、極寒冰凍、高速碰撞,甚至意外爆炸,都可能成為新能源車的致命考驗。
如何跨越標準與現實的鴻溝?啟辰汽車用一場“四爆”測試給出了答案:用極端場景倒逼技術極限,用真實數據證明安全實力。
在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爭議中,高溫容易導致電池自燃起火甚至爆炸的問題始終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相比于其他品牌把安全標準掛在嘴邊的做法,啟辰有更為直接的回答——用“燃爆”測試,讓電池直面千度高溫“蘑菇云”。
測試現場,啟辰汽車將魯班電池置于一場“人造核爆”中,通過集中引爆大量鞭炮,模擬節日期間車輛遭遇爆炸沖擊的極端場景。火光沖天、巨響震耳,電池瞬間承受超千度高溫與劇烈沖擊波的“雙重暴擊”。
然而,魯班電池不僅未起火爆炸,甚至毫發無損,這一結果的背后,源于啟辰“車電一體大安全”理念的硬核支撐。三端五維防護體系:云端實時監測電池健康,車端通過航空級鋁合金電池艙與1.8GPa超高強材構建“裝甲堡壘”,電池端則采用高安全電芯與NTP整包無熱蔓延技術,從電芯到整包實現360°阻燃防護。
如果新國標會讓不少國產新能源品牌淘汰,那么啟辰汽車一定會是留在舞臺上的其中之一,因為研發階段,魯班電池就經歷了48小時海水浸泡、超國標4倍沖擊、針刺擠壓等嚴苛考驗,而在這些“魔鬼測試”的鞭策下,其穩定性早已通過遠超行業標準的驗證。
這場“燃爆”測試不僅是對電池安全的一次極限挑戰,更揭示了行業真相:安全不應止步于實驗室數據,還需直面真實世界的復雜性與殘酷性,所以啟辰的“車電一體大安全”并不是針對單一場景的作秀,而是全場景技術突圍。
如果說電池安全是新能源車的“命門”,那么全工況可靠性則是用戶體驗的基石。除了“人造核爆”,啟辰還落實到產品層面,讓啟辰大V DD-i虎鯨經歷極限續航測試、冰封禁錮、硬剛巨無霸,展示出魯班電池在續航能力、低溫、動力、電池安全等方面的領先技術,直擊消費者用車通電。
比如針對消費者關注的續航達成率問題,啟辰大V DD-i虎鯨車輛以 60-80km/h 的時速持續行駛,按照60、65、70、75、80五種速度的順序跑至車輛完全停下。這一速度區間就是模擬城市日常通勤時的行車狀態,還原城市道路的實際工況,包括加速、勻速、減速等。
根據官方數據,全新大 V DD-i 虎鯨標明的純電續航里程為 150km,但最終在175分鐘的行駛時長中,其驚喜的跑出了183.6km的優異成績,實力詮釋“反向虛標”。
而作為同價位下唯一帶“T”的混動車,動力表現也是啟辰大V DD-i虎鯨的一大看點。憑借超混動2.0系統成功逆襲,1.5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150kW高集成電驅組合,可爆發320N·m瞬時扭矩,搭配同級唯一的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全新大V DD-i虎鯨實現了動力與操控的雙重越級,即便是面對33噸的“巨無霸”貨車,也能輕松拉動。
2025 年啟辰汽車品牌技術開放日系列活動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安排非常緊湊,因為中間沒有穿插任何的“產品廣告”,它全程都在強調一件事兒,那就是技術內卷時代,安全才是啟辰汽車眼中真正的“高端局”。
寫在最后:
當前的新能源市場,“配置戰”“價格戰”愈演愈烈,但啟辰汽車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以技術深度筑牢安全護城河。從魯班電池的“五維防護”到超混動2.0的“全工況適配”,其技術邏輯始終清晰——用冗余設計應對不確定性,用系統協同提升安全上限。
對消費者而言,一輛好車不僅要“高配低價”,更要“安全可靠”。啟辰大V DD-i虎鯨與VX6的硬核表現證明,安全不是營銷話術,而是看得見的測試數據與摸得著的技術細節。當行業忙于“卷參數”時,啟辰汽車正用一場場極限測試,重新定義新能源車的價值標準:真正的高端,始于對生命的敬畏,終于對技術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