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九部門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該《意見》與大中小學師生緊密相關,學校的課程、使用的教材和老師的教學都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
《意見》提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動課程、教材和教學體系智能化升級。推進大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一體化發展,中小學開好信息科技相關課程,鼓勵開設人工智能特色課程,高校將建設“通用+特色”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和一批高校智慧課程。
《意見》提出,制定數字教材建設和管理指導意見,分領域分專業研發一批示范性精品數字教材,支持地方、學校和企業開發數字教材。探索建設云端學校、智造空間、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人工智能+X”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構建新型教學組織形態,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構建“一站式”數智學生社區。通過智能學伴、數字導師等探索人機協同教學新模式,實現人工智能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稱:“我們還將加快建設‘教育數字地圖’,建設基礎教育學位預測預警模型、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建設全國學科大數據信息資源庫。”
建強用好國家平臺 擴大優質教育受益面
《意見》提出要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為公眾提供更多優質免費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實現“一網通辦”少跑腿。
《意見》提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四大領域和德智體美勞五大版塊建設匯聚精品資源。基礎教育建設覆蓋國家課程教材、適配不同學情的精品課程資源和科學教育、文化藝術資源。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建設覆蓋各學科的精品數字課程、虛擬仿真實習實踐、學位論文與實踐成果等資源。增加思政、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特殊教育、語言文字等資源供給。
教育部教育數字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楊宗凱稱:“國家平臺兼具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社會賦能教育創新的功能,也是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