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常年在網(wǎng)上沖浪的“家電測評十級選手”,我曾經(jīng)對TCL Q9L Pro的宣傳文案嗤之以鼻——“萬象分區(qū)”“絢彩XDR”這些花里胡哨的技術(shù)詞,聽起來就像智商稅。直到上周閨蜜來家里吐槽我那臺“祖?zhèn)骼想娨?rdquo;:“看《奧本海默》像看打碼片,核爆場景還沒我手機亮度高,你這是在致敬默片時代嗎?”被戳中痛處的我一怒之下下單了Q9L Pro,結(jié)果——真香警告!這臺被我列入“避雷清單”的電視,直接把我家客廳變成了“IMAX巨幕廳”,連樓下大爺都來問我是不是偷偷開了電影院!

上周熬夜刷《奧本海默》,當鏡頭掃過實驗室里暗房場景時,我直接被驚到——桌面散落的公式草稿紙、奧本海默指尖的煙痕,甚至燒杯上的水霧反光都清晰得像開了“顯微鏡模式”!最絕的是窗外夜色與室內(nèi)臺燈的光影交界:窗外的黑暗濃得像化不開的墨,沒有一絲泛白,而臺燈照亮的面部區(qū)域,連睫毛投下的陰影都層次分明,仿佛導(dǎo)演在鏡頭外舉著補光燈精準打光。后來才知道,這全靠萬象分區(qū)的“像素級控光”:超聚光微透鏡把光線牢牢鎖在該亮的區(qū)域,微距OD讓分區(qū)之間互不干擾,就算是暗部里的極小細節(jié),也能像“在黑紙上寫白字”一樣清晰呈現(xiàn),比我用修圖軟件手動調(diào)光還要精準,看懸疑片時連兇手藏在袖口的刀片反光都能捕捉到,這控光能力簡直是“視覺界的顯微鏡”!

作為一個重度“高亮愛好者”,我以前總嫌棄電視看日出場景像“燈泡打柔光”,直到Q9L Pro的絢彩XDR 4500nits給我上了一課。上周看《行星》紀錄片,當鏡頭對準太陽表面的日珥爆發(fā)時,屏幕上的光芒簡直“刺眼”——那種亮而不爆的金色光芒,帶著肉眼可見的層次感,連太陽風(fēng)暴的等離子體流動都仿佛能感受到溫度。更神奇的是,這種高光居然能“從頭亮到尾”,不像普通電視亮一會兒就“疲軟”。

搭配量子點Pro 2025,色彩更是直接“開外掛”:極光的綠色像潑了熒光顏料,火星表面的紅色比朱砂還濃郁,連宇航員面罩上的反光都能分出七八種層次。后來查資料才知道,TCL在量子點晶體外面裹了多層納米阻隔層,能做到10萬小時不褪色,還把色準懟到了ΔE<0.99——這意味著電視顯示的顏色和導(dǎo)演在調(diào)色室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難怪看《布達佩斯大飯店》時,復(fù)古粉的墻面和絳紅色的制服,美得像把韋斯·安德森的調(diào)色盤搬回了家。
周末約朋友來家里看NBA季后賽,正午陽光直射客廳,我心里暗叫不妙:老電視這時候早該“反光到媽都不認”了。沒想到Q9L Pro的蝶翼星曜屏直接上演“反光消失術(shù)”——球場上的地板反光、球員球衣的贊助商logo,甚至觀眾席上的廣告牌小字都一清二楚,完全不受窗外強光影響。朋友湊到屏幕前研究半天:“這屏幕是不是涂了隱身衣?怎么連我頭頂?shù)牡刂泻6加巢怀鰜恚?rdquo;

作為一個“懶癌晚期患者”,我最煩傳統(tǒng)電視的復(fù)雜操作,沒想到Q9L Pro的靈控系統(tǒng)3.0直接把電視變成了“超大號智能手機”。開機0.7秒直達桌面就算了,居然還能像手機一樣自定義壁紙——我把《銀翼殺手2049》的賽博朋克夜景設(shè)為背景,每次開機都像穿越到未來城市。最爽的是“文件口袋”功能:把U盤里的4K片源插上去,電視自動分類成“電影”“劇集”“MV”,上周存的《瞬息全宇宙》花絮,直接在桌面生成動態(tài)卡片,點擊就能看,再也不用對著文件夾層層深挖。
本來以為Q9L Pro只是“內(nèi)在美”,沒想到顏值也能打——超薄貼墻設(shè)計讓它掛在墻上像懸空的未來裝置,60mm的厚度比我家路由器還薄,再也不用忍受老電視背后的“小書包”。背部的“星盤重低音”更是點睛之筆:看《環(huán)太平洋》時,怪獸跺腳的震動感通過星盤傳遞到墻面,像真的有巨型機甲在客廳狂奔;聽Billie Eilish演唱會時,低音炮的震顫像在蹦迪,鄰居還以為我在家開party。最貼心的是隱藏式集線設(shè)計,HDMI和USB接口藏在側(cè)面,電源線直接被收納進背板,整個電視干凈得像從科幻電影里摳出來的,朋友來家里第一句永遠是:“你家電視是不是鑲在墻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