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想來,當時毀約是值得的。”小山嘆了一句。
2022年,那是樓市高歌猛進的年頭,絕大部分購房者都抱持著買原始股的心態,在新房市場“閉眼打新”。小山是其中一員,當時他看中的是云城的首個新房項目——杭與城。
作為“云城第一盤”,杭與城在新盤面市階段就有不少確定性的優勢。最直觀的就是地段,門口就是云城天街,天元公學在側,咫尺地鐵站,與西站隔街相望,未來的云門公園、金手指綜合體等都在步行范圍內。
“至今我都記得項目售樓部開放的時候,沙盤前人擠人,大家都覺得總價400萬元左右的門檻買在這里,未來漲價賺一筆是板上釘釘的事。”小山說。
杭與城實景
結果也如同大家預料的,新房限價36100元/㎡的杭與城一共經歷了5次開盤,平均中簽率僅為21.18%。
小山幸運地搖到了,但最終沒買。
“選完房,已經付了定金,可因為某些原因,我買不了,不得不選擇毀約,損失了幾萬元定金,當時還覺得懊惱,但從現在的二手房行情看,算虧得少了。”
2
小山的依據來自朋友的轉述。
與小山不同,他的朋友買了杭與城的一套106㎡左右的小戶型,當時總價接近390萬元。“加上車位和后來支付的稅費,總價超過420萬元,再算上從2022年到現在的房貸支出,他的買房成本老早超過了450萬元。可據他說,現在他們小區房東基本上都只能‘保本’出售,想把利息賺回來都難。”
這樣的案例,放在今天的一些次新房小區,就如同一個黑色幽默:不少當初沖著投資收益盲目買房的購房者,現在不得不“割肉”離場。
事實上,杭與城在今年的二手房市場中已經算表現突出的了。
杭與城實景
根據杭房數據統計,從去年底交付至今,簽約成交套數已經接近100套,尤其上個月單月成交就達59套,坐穩3月杭州二手房成交榜的前三甲,近30天的帶看量同樣一騎絕塵,高達1.9萬余次,超過亞運村、申花等次新小區,可見人氣。
但正如小山朋友所說,這波活躍人氣卻是用“以價換量”作為代價的。
據在云城駐點的中介經紀人介紹,此前成交的大部分房源都沒超過4萬元/㎡,基本保持在3.7萬元/㎡-3.8萬元/㎡的水平,個別低樓層的房源單價僅為3.5萬元/㎡-3.6萬元/㎡。
“不少是急售的房東,很多當初以投資為目的,現在看不清后期行情,就決定降價出售變現。至于價格,小戶型稍好一點,能保住本金和稅費支出,大戶型總價高,單價卻低,成交量也少。總之,不管哪種戶型,現在想要快速成交,房東都只能‘平進平出’或虧房貸利息。”
3
值得關注的是,對想要賣房的房東而言,挑戰或許陸續有來。
就外部市場行情來說,二手房市場經過3月的烈火烹油,到了4月開始適度降溫,不少想著前一波低價房源出清、接下來可以漲價的房東,可能要調整預期。
而就云城板塊來說,隨著一大批新盤的交付,大量次新房入市,競爭更為激烈。
楓翠云軒實景
杭房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杭與城的掛牌房源有281套,楓翠云軒有59套,楓嶺云灣有19套。而未來,云城至少還有7500套房源等待交付。
反過來看,這樣的情況對于想要買房的自住購房者相對友好。
一方面,如今云城各項配套都進入實質兌現期,現在選擇二手房,不用等就能入住。
另一方面,二手房掛牌量大,購房者挑選余地就充裕,從入門級的剛需小戶型,到改善大戶型,都有選項。雖然次新房還有大稅,但跟接下來不限價的新房相比,成本可控。
其實,即便市場紛紛擾擾,想要在杭州找到一處宜居之所自住,機會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