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插秧機裝上“智慧大腦”后會發生什么?4月23日,眉山市東坡區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一臺無人駕駛的插秧機正突突作響。
在平整的稻田里,這個“機器人農民”穩穩前行,身后的秧盤整齊劃一地“吐”出嫩綠的秧苗。偶爾,它還會靈敏地繞過田里的障礙物,通過精準定位和智能控制,實現滿栽滿插。
無人駕駛插秧機驚艷著種田的“老把式”,大家一邊看一邊聊。“兇哦,只需要一個人往插秧機上補秧苗,機器就能自己插秧。”種糧大戶劉玉軍感慨,用上無人駕駛插秧機,1小時能插5畝秧,作業效率比傳統插秧機提高20%以上。
不遠處,東坡區涵雨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海聰也格外欣喜。“如今插秧交給它,真是又快又準。”王海聰介紹,之前他也用過帶有輔助駕駛的插秧機,相比之下這臺更好,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減少人工工作強度。“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引進這臺‘黑科技’。”王海聰說。
“這次展示的加裝智能駕駛系統的插秧機,搭載的技術是市面上最先進的。”眉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闞建軍介紹,插秧機首創了“地形耦合”智能決策、“AI種田”、“增產型路徑規劃”等功能,讓“靠天吃飯”正穩步向“靠技增產”轉變。“裝備可實現全地形秧田自動插秧覆蓋率達98%以上,插秧效率提升20%以上,畝均可實現增產5%。”
這臺“黑科技”為何會出現在眉山的田間地頭?
“這是進一步扛牢‘天府糧倉’責任、推動‘天府良機’三年行動落地見效的實踐。”闞建軍表示,用高科技賦能農業新設備,用農業新機具打造更多應用場景非常重要,“我們要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發展,用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提單產、穩面積、增總產的目標。”
“黑科技”又有什么優勢?
“解決農忙時節有機無人用的問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遙感與數字農業研究所所長黃平道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他表示,現在的新農人越來越少,經驗也相對不足,基于對未來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需求,該無人駕駛插秧機通過北斗厘米級定位與AI動態算法,可以自動完成地塊搜索、路徑規劃、轉彎掉頭、秧爪精準啟停等全流程作業的插秧機。
“此外,四川丘陵山地多,農田不規整,它在不規整田塊上的表現也很優秀。” 黃平補充道,相比傳統插秧機在復雜地形中常需人工干預,這臺“黑科技”能自動適應坡地、梯田等不規則田塊,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對畝產增收、全產業鏈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都很有幫助。
記者了解到,東坡區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今春計劃新采購8臺高速智能插秧機(含無人駕駛系統),并對已有18臺插秧機進行智能化系統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