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作為我國西南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多彩貴州。然而高等駕教育卻實力不足,擁有80所高校,僅有1所211、雙一流高校貴州大學,公辦本科高校僅有22所,省會貴陽就占13所,高校資源分布嚴重匱乏,作為省會貴陽,卻沒有一所以省會命名的大學,近幾年,貴陽學院也不負眾望,力爭沖刺擬更名大學,新校名咋取?貴陽大學、貴州科技大學、貴州數字科技大學、還是貴陽理工大學。
貴陽學院,其前身為貴陽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由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金筑大學合并組建貴陽學院,55個本科專業、9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1個學科門類多學科發展。2018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已連續培養5屆畢業研究生,2024年增列為貴州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近幾年,學校的學科綜合實力發展迅猛,一直按照大學的設置標準的創建,更名之路從未停歇。
從學校的歷史追溯看,學校是從師范一步步發展起來,與金筑大學合并后,學科門類轉化多學科門類。師范與理工科多學科發展,命名省會貴陽大學與貴陽的城市發展更加默契,沿襲著省會高校更名的傳統路徑,同時也是貴陽靚麗的城市名片,更好的IP宣傳,吸引頂尖學者和優秀學生,學校的知名度和地域效應將會迅速拉升,彰顯省會的存在感,,填補了貴州無省會大學的空白,也是社會強烈的呼聲。
從專業上設置上看,更傾向于綜合型大學,11個碩士點,理工科占7個碩士點、人文社科類占4個。在55個本科專業中,有11個一級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專業屬于理工學科,學科優勢更傾向于理工學科。從政策導向看,貴陽市教育局"支持申辦貴州數字科技大學",依托貴州“”中國數谷" 的新興產業集群優勢,把學校更名目標培養數字科技人才方向。校名雖然獨一無二,是貴州新興數字產業相匹配,但讀起來卻非常生硬,品牌效應還沒有貴陽大學或貴州科技大學更響亮。從貴陽市的提出到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省大數據局的專項調研,無不顯示地方政府將高校更名推向數字經濟,從專業設置和地方政府導向上看,更名貴州數字科技大學的可能性比較高,如果能去掉數字,更名為“貴州科技大學”,也算改名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