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鷺島,海風包裹著三角梅的芬芳,碧波輕撫著港口的巨輪。4月23日,“行神州 ‘播’天下——優質主播中國行”活動在廈門揚帆起航,這是中央網信辦“優質主播培育工程”的首站,也是全國主播用鏡頭記錄時代脈搏、傳遞中國聲音的起點。
采風團的優質主播們手持鏡頭,實地探訪、主動傳播,首站啟程,萬象更新。從同安區田洋村以甘蔗為主題“文化興村”的生動實踐,到海滄港區自動化碼頭無人駕駛車的精準裝卸,再到陽光化燕窩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精細運作。采風團以主播視角向世界傳遞了一個立體、真實、蓬勃的中國形象——這里有山海之間的生態之美,有創新驅動的科技之力,更有文化傳承與人民幸福的溫暖底色。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廈門自貿片區深度融合智慧科技與綠色發展理念,在港口物流、特色產業配套服務等領域持續突破,樹立了高質量發展的標桿。24日下午,“優質主播中國行”采風團走進廈門自貿片區兩大重點項目——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與進口毛燕查驗暫存及指定加工一體化平臺,感受區域發展的強勁動能。
智慧港口領航全球,綠色低碳樹立典范
五顏六色的集裝箱被塔吊從巨輪上輕輕吊起,精準地放置在無人駕駛的集裝箱卡車上;無人駕駛車自動規劃路線,將集裝箱從岸橋運至堆場……這是被稱為“魔鬼碼頭”的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5G工廠(以下簡稱“廈門遠海碼頭”)。堆場上的集裝箱堆疊成垛,整個過程運轉有序、精準高效,但碼頭上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這是因為進入了5G時代,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他們從室外走向了室內,在室內對著電腦屏幕遠程作業。
自動化碼頭,集裝箱堆疊成垛(央廣網記者 吳馨驊 攝)
實現這一切的“大腦”是一座遠程控制中心。在這里,操作員輕點屏幕,百米外的岸橋便如巨人的手臂般舒展,傳感器精準定位集裝箱。碼頭依托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中國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其創新成果《5G賦能智慧港口運營實踐》獲國資委“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二等獎,并入選工信部“5G工廠試點”。智慧引領碼頭出海,如今,自動化碼頭技術已成功推廣到海外碼頭,這不僅推動著中國港口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也為世界港口數智化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
特色產業精準配套,燕窩加工陽光化升級
走進進口毛燕查驗暫存及指定加工一體化平臺,主播們用鏡頭記錄下燕窩工作間內,工人們手工挑毛的精細工藝與微波消殺專利技術殺菌的高效作業場景。
工作人員向主播門講解燕窩基礎知識(央廣網記者 吳馨驊 攝)
位于廈門出口加工區內的一體化平臺,是廈門自貿片區“東南燕都”項目的核心載體之一,是毛燕進口基礎配套平臺、行業原料配套平臺。身著防塵服的工人們用鑷子在泡發的燕窩中手工挑揀細毛、雜質。“1克泡發后的燕窩,工人要挑600多次。最成熟的挑毛工,一天僅出產100克左右。”平臺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廈門口岸的毛燕進口量占全國80%,食用燕窩進口量占全國25%-30%,已然成為全國最大的燕窩品牌及深加工地。進口毛燕在這里,將在海關的監控下進行查驗—暫存—消殺—指定加工一條龍服務,為燕窩行業提供陽光化、安全健康的貨源,打造規范、安全的燕窩原料倉儲、加工基地。此外,廈門還相繼制發了多項燕窩產品供廈團體標準,在高標準引領下,廈門燕窩產業蓬勃發展。
“這趟行程,我感受到了廈門高顏值的生態之美和蓬勃旺盛的科技力量,我希望后續在我的直播間里呈現出來!”“我和福建簽署了助農協議,今天也見識了很多好物,希望帶給我的粉絲們。”參與本次采風的主播們紛紛表示,后續將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讓手機屏幕躍動出新時代中國的精彩故事與動人旋律,為網絡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