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進入到油氣能源緊缺的時候,甲醇將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途徑。”這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著名有機化學家喬治·奧拉在《跨越油氣時代——甲醇經濟》一書中提到的觀點。
4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上海車展正式開幕,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吉利控股集團的醇氫科技展臺首次亮相,這是全世界首個完整展現甲醇全產業鏈的展臺。此次吉利商用車品牌遠程首次登陸上海國際車展,不僅帶來旗下的醇氫電動車家族,其中全球首款醇氫電動大VAN——遠程醇氫電動首次全球亮相,另一款明星車型遠程星瀚H醇氫電動重卡同步亮相。
除了醇氫電動整車亮相之外,遠程還帶來了涵蓋甲醇經濟循環、甲醇制備、醇氫電動動力鏈、全新一代“超醇電混”技術等甲醇全產業鏈生態模式。此次上海車展遠程不僅帶來了真正的節能環保解決方案,而且還帶來了解題思路。這條新思路,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醇氫電動的朋友圈正在迅速擴大。上海車展,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博世商用車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醇氫電動技術研發、核心系統集成及全球化市場布局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覆蓋“清潔能源開發-醇氫電動技術創新-全平臺車型適配”的醇氫電動生態體系。此次合作也是雙方合作關系從單一項目合作升級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通過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全平臺產品與博世全系商用車技術解決方案的深度融合,加速推進交通領域“雙碳”目標落地。此前遠程還與采埃孚等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打造更先進的醇氫電動技術。讀懂遠程,或許就能看懂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甲醇——破解汽車行業痛點的新鑰匙
在當今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諸多痛點正制約著其進一步前行。資源緊張問題首當其沖,我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大量依賴進口,能源安全面臨挑戰。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雖發展迅猛,但也暴露出不少弊端。
以純電動汽車為例,補能問題一直是消費者的心頭之患。混合動力汽車同樣面臨困境,其成本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混動系統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較高,導致車輛售價相對昂貴;另一方面,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維護和更換成本也讓消費者望而卻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混動汽車的市場普及。
相比于現有新能源行業痛點,甲醇正逐漸成為解決這些痛點的有力答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多年來大力倡導甲醇汽車的發展,他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甲醇作為低碳、含氧燃料,具備諸多顯著優點。從燃燒特性來看,甲醇燃燒高效,能夠促進充分燃燒,其蒸發潛熱大,可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從而提升車輛動力性能。
在排放方面,甲醇燃料堪稱清潔標兵。它不含硫,能自動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對硫排放的限值要求,所含顆粒極少,也能滿足對顆粒排放的嚴格要求,并且氮氧化物排放少于傳統船用燃油。生產甲醇的原料來源廣泛,在中國,煤儲量豐富,可從煤中提煉甲醇,此外,還能用二氧化碳加氫氣合成,使其成為可再生能源。2024年,我國甲醇總產量9184萬噸,占全球甲醇產能的60%,強大的產能為甲醇燃料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另據全球甲醇行業協會預測,到2050年全球甲醇產量將達5億噸,可以說甲醇利用前景十分可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喬治?奧拉在《跨越油氣時代:甲醇經濟》一書中也指出,未來在油氣之后,人類的燃料就是甲醇。他提出利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的循環模式,為解決能源緊缺問題提供了新途徑。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為液態,其儲、運、用較其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更安全便捷。正因如此,李書福建議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范疇,給予其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持,帶動更多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研發。
當下汽車行業痛點重重,而甲醇憑借自身優勢,有望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推動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破解諸多難題的新鑰匙,為行業發展開辟新的廣闊天地。
比傳統柴卡降本70% 遠程用甲醇技術解決行業痛點
在2025上海車展上,遠程攜旗下醇氫電動家族亮相,其中首發的醇氫電動超級VAN與遠程星瀚H醇氫電動重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兩款新車的亮相,不僅是遠程在產品布局上的重要拓展,更為運輸行業與環保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首次參展的遠程醇氫電動超級VAN,其對于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意義非凡。在當前電商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物流配送需求持續攀升,對配送車輛的時效性、經濟性與環保性提出更高要求。超級VAN的出現,精準契合這些需求。它憑借甲醇燃料低溫適應性強的特性,在寒冷天氣下也能穩定運行,有效解決純電車型在低溫環境下續航縮水、動力不足等難題,保障物流配送的及時性。并且,甲醇燃料成本優勢顯著,據統計,相比傳統燃油,每公里運營成本更節省,這將大幅降低物流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遠程星瀚H醇氫電動重卡,其在環保與運輸方面的價值不容小覷。重卡作為公路貨運的主力軍,排放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傳統燃油重卡尾氣排放量大,是大氣污染物與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有統計數據顯示,雖然目前我國商用車保有量僅占汽車總保有量的12%,但其碳排放量占比超過55%。若將其替換為遠程星瀚甲醇重卡,顆粒物排放可降低76%,氮氧化物排放減少32%,一氧化碳排放降低16%,硫化物排放更是直接降為0。假設全國有大量傳統燃油重卡被甲醇重卡替代,減碳效果將十分驚人。以一輛年行駛里程10萬公里的重卡為例,使用甲醇重卡一年可減少碳排放約數十噸,這相當于種植數千棵樹木的碳匯量,對緩解溫室效應、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意義重大。
對于傳統燃油重卡而言,長期面臨高運營成本壓力,油價波動時刻影響著收入。遠程甲醇重卡的出現,為行業帶來福音,該車以“單次補能實現1500公里超長續航”的極限性能和成本優勢,徹底顛覆了商用車領域對新能源動力“低效、短腿”的刻板印象。
去年10月,遠程星瀚H醇氫電動牽引車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TM稱號,從甘肅武威到新疆吐魯番,僅靠一箱綠色甲醇穿越河西走廊,達成1522.9公里行駛里程,獲得“半掛式混合動力卡車單次加滿綠色甲醇燃料行駛最遠距離”榮譽。這也是全球首個綠色甲醇汽車世界紀錄。經過測算,在整車滿載42噸的情況下,每公里成本僅1.034元,相比于傳統柴油重卡每公里3.38元成本,遠程醇氫重卡實現降本70%。
可以說,甲醇燃料價格相對穩定且成本低,能有效降低司機運營成本,增加實際收入,這無疑體現了吉利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人文關懷,關注從業者切實利益。購置成本上,醇氫電動重卡約55萬元,氫燃料電池重卡約120萬元,是醇氫電動重卡的2.2倍;513度電的純電重卡約65萬元,為醇氫電動重卡的1.2倍。
遠程布局這兩款甲醇新車,旨在打造更為清潔、高效、經濟的運輸解決方案。通過技術創新,以甲醇為突破口,解決當前運輸行業面臨的痛點,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這兩款新車不僅是產品,更是遠程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
吉利為甲醇全鏈路生態閉環做了20年
本屆上海車展上,吉利控股集團醇氫科技展臺全球首秀,并且帶來了綠醇制備、甲醇加注、醇電汽車三位一體醇氫生態,這是全球首個完整展示甲醇全產業鏈的國際性展臺,為汽車行業的能源轉型和環保挑戰提供了全新視角與解決方案。
甲醇作為清潔能源,其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吉利在甲醇行業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自2005年起便投身其中,至今已深耕20年。到目前為止,吉利實現了醇氫電動汽車從小批量試點運行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跨越,已投入運營近4萬臺,累計行駛里程超200億公里。更重要的是,吉利通過20余年時間研發,解決了甲醇發動機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關鍵技術難題,積累了核心專利200余項,在發動機研發中,通過材料創新和工藝改進,使發動機零部件能夠適應甲醇的腐蝕性,大幅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去年,吉利在臺州發布了《臺州宣言》,提出通過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等五大層面實現發展戰略越階。在這份宣言中,應看到隱性價值點,能源戰略。此前提到新能源,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電動化,但電動化不等于新能源。在過去20年時間里,吉利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布局醇氫汽車。吉利要結合中國能源國情,跑出一條符合中國新能源結構的出行體系。并且吉利已經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而且實現整車量產。在今年哈爾濱亞冬會上,吉利提供了350輛醇氫電混汽車,沈陽也將打造為“甲醇汽車第一城”,開始布局甲醇汽車的相關產業。可以說,從甲醇汽車的研發、生產,到構建相關產業鏈,吉利正一步步將甲醇汽車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若將視野放大到全國,甲醇燃料在交通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不僅有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依賴,還能極大地推動我國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全球汽車行業面臨能源轉型與環保雙重挑戰的當下,遠程攜甲醇全產業鏈生態亮相上海車展意義非凡。它展現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創新實力,為全球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推廣,甲醇汽車有望在未來的出行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人們帶來更清潔、高效、環保的出行方式,助力汽車行業實現更綠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