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上海車展上,一輛貼著"前裝量產L4自動駕駛"標簽的汽車成為焦點——廣汽埃安與滴滴聯手打造的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正式亮相。這輛基于埃安Y霸王龍打造的車型,不僅頭頂"全球首款量產L4前裝車"的光環,更以"事故由廠家擔責"的承諾,將自動駕駛技術推向新高度。
硬件堆料王:10顆激光雷達+紅外眼,看得比人更"較真"
如果說自動駕駛是汽車界的"最強大腦",那么這輛車堪稱武裝到牙齒。全車搭載33個傳感器,比行業平均水平多出65%,光是激光雷達就有10顆:4顆200米超長距雷達如同千里眼,6顆10厘米超精補盲雷達如同顯微鏡,實現了從遠場到腳邊的360°無死角覆蓋。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輛車還是全球首個搭載紅外相機的量產L4車型。研發團隊曾遇到一個棘手場景:深夜路邊躺著醉酒者,雙腿伸到車道上。普通傳感器只能識別障礙物,但紅外相機卻能分辨這是生命體,車輛立即避讓。這種"人命優先"的設計邏輯,讓冷冰冰的機器有了溫度。
2000TOPS算力+航空級冗余:比飛機更可靠的"安全執念"
自動駕駛最怕什么?系統死機。為此,這臺車的中央大腦擁有2000TOPS算力,相當于60部頂配手機火力全開。但這還不夠——研發團隊在剎車、電源、傳感器等8大關鍵系統都做了雙重備份,就像給汽車裝上"備用心臟"。他們甚至定下嚴苛的"1FIT"標準:運行10億小時故障不超過1次,比航空安全標準還要嚴格1000倍。
廣汽埃安銷售公司執行董事肖勇說得實在:"我們不搶首發,但要做最安全的那個。"這種安全執念背后,是自動駕駛走向量產的底層邏輯:技術可以迭代,但生命沒有容錯率。
滴滴的"數據外掛":每天百萬輛車的實戰經驗庫
如果說硬件是骨骼,數據就是靈魂。滴滴每天有上百萬輛網約車穿梭在城市肌理中,見識過各種"馬路奇葩事":從暴雨中沖出的外賣小哥,到高速公路上逆行的三輪車...這些真實路況被轉化成數百萬個數據模型,成為自動駕駛的"模擬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