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正在成為汽車自主品牌的“標配”,并有望在今年集體“起飛”。
“紅旗‘天輦1號’將于年內首飛。”在2025上海車展期間,中國一汽集團董事長邱現東透露,紅旗“天輦1號”飛行汽車采用分體式設計,能夠提供超200公里的超長空中續航,座艙內的智能交互系統可通過語音和圖像等方式為駕駛員提供實時信息,大幅減輕操作難度。
在低空經濟領域同樣成為關鍵之年的還有廣汽集團。上海車展上,廣汽集團孵化的低空出行科技品牌高域(GOVY)首次以獨立品牌身份參展,并在現場展示全球首款量產級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Aircar。據廣汽方面介紹,GOVY-Aircar已于今年年初申請無人駕駛型號合格證(TC),預計今年底取證,“后續公司還將推出復合翼機型GOVY-Aircar,座位數將增加至3-4座,目前已在試飛階段,研發成本預計高于GOVY-Aircar。”
“今年下半年會開啟預訂。”廣汽飛行汽車研發負責人、高域品牌創始人蘇慶鵬表示,適航認證、產線落地、啟動預售,公司正在一步步走下去,未來會率先在廣州推出立體出行示范運行試點。
產業鏈優勢下,政策正催生主機廠加速“飛天”。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一汽、東風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奇瑞、吉利、小鵬等主機廠已先后涉足這一新興領域。在吉利旗下沃飛長空副總裁肖前志看來,車企之所以紛紛入局eVTOL,正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累,eVTOL可共用新能源汽車80%的供應鏈體系。
“目前,(陸地航母)已收到逾4000臺超前預訂,將于明年開啟交付。”小鵬匯天方面介紹,公司的產品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隨著小鵬匯天智造基地在三季度內竣工并正式投產,公司將在四季度取得中國民航的型號合格證(TC)。
與小鵬匯天的載具和飛行器相對獨立的“陸地航母”不同,此前已完成80公里首航的奇瑞飛行汽車,采用了分體式設計,可適用于不同場景和需求。據悉,奇瑞的“Land and Air Vehicle”三體式復合翼飛行汽車,可以在自動駕駛和陸地駕駛模式之間切換,使其適用于城市地區的短途通勤,以幫助規避交通擁堵。其中,飛行模塊加上座艙可以組成飛機形態,而行駛模塊與座艙結合則形成汽車形態。
相較前述已完成或即將完成飛行驗證的主機廠,江汽集團則作為“新軍”首次官宣進入eVTOL賽道——與阿爾特汽車團隊、項昌樂院士團隊三方在低空無人智能裝備整機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深化合作,重點圍繞飛行汽車的自主飛行控制、智能感知與決策、高效能源管理等關鍵技術展開聯合攻關。同時,合作還將深度融入安徽省低空經濟產業布局,充分利用當地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共同開拓低空無人智能裝備市場新藍海。
“(關于合作)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合作模式和分工,三方還在探討中。”江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三方主要是在產業合作、資本合作等方面的機會,拓寬在低空無人智能裝備整機及核心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試驗和技術服務等領域的發展空間。
“在未來10-20年的時間,全球飛行汽車銷售量將是今天汽車規模的3%~5%。”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認為,從銷售收入來看,飛行汽車有望達到汽車20%的商業規模,“在未來的20年(飛行汽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