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車企的競爭已從技術有無轉向場景適配。
2025年上海車展上,汽車以“天元智能”技術品牌為核心,展現了從底層架構到生態協同的全鏈條能力。不同于部分車企的“技術炫技”,東風的智能化路徑更顯務實——以安全為底線,以場景為錨點,在乘用、商用、高端、普惠四大維度構建了立體化戰略。
這種“不追風口、只耕土壤”的思維,或許為中國車企的智能化突圍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樣本。
智能化競賽的本質是場景適配
當前,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競爭呈現兩大特征:一是技術路線的分化(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之爭),二是市場需求的碎片化(高端嘗鮮與普惠剛需并存)。在此背景下,車企的勝負手已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對真實場景的深度理解和快速響應。
而東風汽車的選擇是,拒絕“空中樓閣”,扎根智能化創新。
本屆車展,東風汽車正式發布“天元智能”技術品牌,以其獨特的“一核雙基雙元”智能化體系,強勢定義汽車行業新生態。這一體系的背后,是東風“十年磨一劍”的硬核實力與技術沉淀。
自2013年東風首款無人駕駛原型樣車問世以來,東風汽車早已在智能化領域謀篇布局。2016年,首款無人駕駛樣車成功開發;2018年,成為獲頒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首批企業之一;2020年,開發首款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2022年,東風商用車L4級無人集卡在廈門港率先開啟商業化運營。東風汽車的智能化技術日益成熟,賦能車型也與日俱增。
正因如此,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充滿自信地表示:“在智能化領域,東風不是新手,而是頭部玩家。”
作為“天元智能”體系的核心,太極大模型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為哲學內核,融合全域AI能力,成效卓著,在研發環節,助力新車研發周期縮短35%;在生產層面,促使工廠產能利用率提升30%。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大模型的創新之處在于“剛柔并濟”,把剛性規則系統與柔性AI預測有機結合,既嚴守安全底線,又能依據用戶需求,動態優化體驗。
而東風面向行業開源的新一代整車操作系統——天元OS,成功攻克“卡脖子”難題,將芯片利用率提升至95%,其意義深遠,不僅是技術共享,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生態共建的開端。
這種策略的本質,是將智能化從“技術競賽”拉回“價值創造”的軌道——技術必須服務于真實的用戶痛點和產業需求。
智能化破局,構建護城河
東風的智能化路線扎根于真實場景的務實布局,全面覆蓋從10萬級家用車到高端豪華、從乘用到商用的各個細分市場,逐步形成“技術普惠-高端突破-生態共建”的立體化戰略格局。
在10萬級市場,智能化往往陷入“配置堆砌卻體驗割裂”的怪圈。然而將以10萬級的親民,通過天元T100智駕系統,將L2級高速NOA、記憶泊車等核心功能與成本控制精準平衡,將智能化門檻拉至大眾市場。
尤為重要的是,技術下沉不等于體驗降級。
在東風汽車的世界觀里,智能化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用戶都能觸手可及,而非少數人的奢侈品。這種普惠邏輯,正在改寫“智能即高價”的行業認知。
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嵐圖夢想家,在高端智能領域大放異彩。首搭乾崑智駕ADS 3.0和鴻蒙座艙4.0,然而其真正的差異化在于“安全冗余設計”。
嵐圖汽車CEO盧放親身測試130km/h時速下的AEB緊急制動功能,以實際行動將東風“安全是技術底色”的理念具象化,嵐圖夢想家更通過C-NCAP五星安全認證,并在時速110公里的超美標追尾測試中表現優異,憑借出色安全性能,成為高端市場用戶信賴的堅實基礎。顯然,東風與華為等合作伙伴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并進行“強強聯合”,已經成為行業主流。
在東風汽車的底層邏輯中,智能化的落地必須以安全冗余為前提,贏得用戶信任,才是品牌向上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在商用車領域,東風汽車同樣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前瞻布局,成功打破了高智能化等同于風險溢價的定式。
其無人集卡在廈門港、陽邏港的商業化運營,并登上央視《大國基石》節目;東風無人駕駛車輛商業化運營在全國15省35市的落地案例,充分驗證車路云協同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得益于技術的同源性,憑借商用車封閉場景、工況穩定的運營特性,東風將其打造為智能化技術快速迭代的“試驗田”,反哺乘用車技術研發,形成雙向賦能的良性循環。
東風汽車的智能化路線緊密貼合中國市場實際情況,不盲目追求激進的“技術狂飆”,而是從乘用、商用、高端、普惠多維度覆蓋,且始終以安全為紅線。
無論是電池經受“水火子彈”極限測試,還是AUTOSAR平臺斬獲國際最高安全認證,東風用遠超行業的標準證明:智能化絕非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冒險之舉,而是回歸用戶價值、提升出行體驗的必然選擇。
正如尤崢所強調:“科技向新,更要向善。沒有安全的智能,只是‘花架子’。”
作為一家肩負社會責任的央企,東風汽車深刻認識到,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升級與技術突破,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守住用戶安全的底線,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使命。
中國智造的“東風敘事”
當全球汽車行業仍在探討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的技術路徑之爭時,東風汽車用場景化實踐給出了“第三種選擇”——以安全為錨點,以場景為戰場,以生態為護城河。這種不盲目追求顛覆,而是專注賦能行業發展的務實態度,或許正是中國汽車從技術跟隨走向生態引領的關鍵一步。
正如尤崢在科技創新周上的宣言:“東風不怕‘卷’,因為‘卷’的底層邏輯是技術創新和用戶價值。”到如今,“我們要讓更多的智能化技術,從‘實驗室’走進‘千家萬戶’”。東風汽車的“天元棋局”,正以硬核技術為矛、以安全標準為盾,執子落定全球智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