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北京盛大舉行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地平線公司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余凱發表了引人深思的演講。他生動地將智能駕駛比作智能汽車的“基帶”,強調其在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中的不可或缺性,同時也坦誠指出,在現階段,智能駕駛難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余凱自豪地透露,地平線已與全球超過40家車企及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中國排名前十的所有車企。地平線為超過310款車型提供了技術支持,成為了國內外車企在中國推進智能化轉型的首選伙伴。展望未來十年,地平線將堅守“全維開放、公眾利他”的生態理念,以技術創新為引擎,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加速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廣泛應用。
余凱進一步闡述,當前的車企與創新企業正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標準化“功能價值”。這種“功能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以快打慢、以高打低”。一方面,新技術、新范式的不斷涌現和軟件性能的快速迭代,使得大算力成本逐漸降低;另一方面,這對研發資金和人才投入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余凱強調,無論采取何種模式,加快研發效率、緊跟技術迭代步伐,才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
余凱大膽預測,2025年將是“智能駕駛普及元年”,智能駕駛技術即將迎來價值拐點。他預計,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三年內有望實現脫手駕駛,五年內達到閉眼駕駛的水平,十年內則可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對用戶而言,這將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安全智慧出行體驗。而對于行業內的廠商而言,則意味著需要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加大資源投入。”余凱說道。
余凱還指出,整個智能駕駛行業即將進入一個快速收斂的全新階段。每年數十億的資金投入、千人以上的高端人才團隊需求,以及更快的研發和技術迭代速度,將對車企和智能駕駛創新企業提出更高要求。他認為,“自研+第三方”并行的模式,是在智能化拐點到來、行業快速變革時期最為穩妥的選擇。由于只有極少數車企具備資金、人才、技術和數據的“全棧自研”能力,因此開放合作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20%自研與80%合作,將成為智能駕駛賽道上的穩定格局與最終歸宿。”余凱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