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25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滬舉辦。本屆上海車展作為今年的全球首場A級車展,迎來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以直播探訪的形式,與整車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70余位海內外企業領導繼續展開“王牌對話”,探求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趨勢、新特點。
以下為雷達CEO 凌世權的訪談實錄。
搜狐汽車:搜狐汽車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2025上海車展,我們現在是在雷達的展區,坐在我對面的是吉利雷達的CEO凌世權先生,凌總您好。
凌世權:您好,老師好。
搜狐汽車:也可以給我們搜狐的網友打個招呼。
凌世權:搜狐的網友,各位我們雷達的用戶,大家中午好。
搜狐汽車:中午好,可不可以凌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今年雷達在上海車展會有哪些新的產品或者是一些新的信息釋放?
凌世權:今年雷達有非常重磅的新產品推出,首先從車的角度,在原來瀚海平臺的基礎上,我們完善了整個平臺的動力形式,我們在前面推出地平線和金剛,都是純電BEV,今年我們在這次車展上,推出了瀚海平臺的PHEV動力形式。瀚海平臺作為新能源正向開發的平臺,包括了純電、PHEV還有增程,第二個電混這個動力形式,很快就會讓顧客看到我們的車,用到我們的車。在PHEV動力技術的基礎上,我們還同時出了兩個平臺技術,一個是萬能棧,車輛的獲能、到用能、到放電這個能量閉環的平臺。這個平臺其實我們金剛和地平線的用戶已經體驗到了一部分,比如說放電的技術。此前純電車型的獲能依賴電網,放電也僅能通過車輛自身輸出。推出這個能源平臺之后,我們的獲能會變成綠色能源,比如說對我們的PHEV充電,會從我們的太陽能、風能來獲能,同時我們的放電會從我們的超級插混這個混動技術、雷神動力這里面來放能。
我們2023年推出的物聯平臺,無人機的技術連接,像以前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植保無人機類,現在推出了場景更豐富的巡檢、勘探類無人機,接著還會推出生活類的無人機連接技術,這個物聯平臺名字是飛梭。所以這次上海車展,我們推出的是一輛全新的PHEV產品。從平臺來講,完善了我們瀚海平臺的純電到PHEV,以及增程技術儲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推出了兩個場景應用平臺,一個是能源平臺,第二個是物聯平臺,跟無人機端、智能端的未來技術,給顧客帶來新的產品體驗,新的用戶場景解決方案。
搜狐汽車:我們先來聊一下凌總剛才講的后兩個場景,一個是能源平臺,一個是物聯平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他利用這兩個平臺可以得到一些,比如說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有沒有什么便利性或者是一些賦能項?怎么去理解這兩個平臺?
凌世權:我先介紹能源平臺。首先是車輛的獲能,我們的新能源車,在戶外使用的時候,會受到能量補充的限制。以前純電車充電樁要放到戶外甚至是野外,現在可不可以用到分布式儲能,讓太陽能和風能,給我們的新能源車充電呢?其實國外也做了很多探索,但以前一直用在純電車方面,我們這次直接用到我們的超級混動雷神動力的補能上,用太陽能和分布式儲能,再給我們的PHEV充電。這一套技術首先可以獲能,這是能量閉環的一節。
第二個就是放電。原來的放電更多的是對于無人機的充電,那我們技術的出發點是什么呢?是把電帶到戶外去,我們所有在戶外的生活、作業會從原來機械時代直接來到電氣時代。我們前面的顧客已經體驗到,比如說我們給大家的戶外放電從220伏擴充到380伏,還可以車對車充,就是我們的雷達皮卡在30分鐘內給另外一輛車充20度電,這是我們對放電生態的補充。雷達超級電混皮卡在放電形式、放電功率、放電能量,還有放電的生態進行了完善。大家將來開著搭載我們雷神動力超級混動的PHEV,在在新疆、在西北,要進去作業,就可以從太陽能直接獲能。
搜狐汽車:這個補能是需要和一些第三方合作嗎?
凌世權:是的,技術方案是我們構建的,此外還跟生態伙伴進行了充分合作,從太陽能的光伏板,到儲能電池,到我們的車的充電,構建了整個獲能到放電的生態端。比如大家看到的,大疆的T70發布的時候,雷達是跟他們聯合開發放電的,帶出了放電的能力、放電的端,后面大家還會看到PSP380把380伏的工業用電帶到戶外去,這是剛才老師講的能源閉環的萬能棧,對我們的用戶體驗是什么,一句話,我們把電帶到戶外去,讓我們戶外的生活、作業從“石器時代”進化到電氣化時代,讓我們的獲能不再局限于電網,可以直接從太陽能來,這是萬能棧的能量閉環給用戶的體驗。
我們現在是把無人機跟我們的車結合,具體能實現什么功能呢?一個是數據規劃,比如無人機的作業可以同車機規劃;第二,數據傳輸,跟車的智能連接通過云端去傳輸數據。第三個就是能量補充,無人機在戶外作業,傳統的方式是通過發電機來進行充電,油耗特別高,噪音特別大,差不多一百多分貝,體驗非常不好的。
無人機可以通過我們的飛梭物聯平臺連接,還有像戶外生活的這種智能電動車、純電摩托車、摩托艇,都可以跟我們的物聯端,通過能源、物聯的方式連接起來。再補充下,我們這三個平臺是在2021年雷達成立之初構想與啟動研發的。我想在能源平臺、物聯平臺,包括正在開發的皮卡新能源平臺,雷達都會走在第一個,哪怕在全世界,我們都是出發最早的。比如說放電技術,我們就是引領全球的,謝謝老師。
搜狐汽車:其實剛剛凌總講的這兩個平臺,對用戶來說可想象空間是很大的。
凌世權:是的。
搜狐汽車:對未來的想象是蠻大的,有很多技術可以應用在其中,有更多的場景化。我們再回到產品本身,剛才講了也推出了一款PHEV的產品,內部是怎么去做這個計劃的,包括以后的增程也會推出,是不是說會朝著三條路線一起齊力來做,還是說會以某一條路線為主來做?
凌世權:作為從產品的動力路線來講,我們是以兩條為主,一個是BEV,一個是我們現在推出的PHEV,這兩個為主。
搜狐汽車:就是純電動和混動。
凌世權:為什么這么去走?這里面最重要的是根據產品使用場景來進行規劃的。BEV主要著重為總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純電的模式。PHEV是推動往野外、長距離的出行和作業,同時還針對北方高寒環境,比如我們國內的西北、新疆、內蒙,還有東北地區,這種區域更適合插混,包括中亞、西亞,那種海外的場景我們都主推PHEV。我們儲備了增程這個技術,但基本上不會推。因為皮卡的傳統性能一個是動力,第二個是經濟性,增程技術在皮卡上仍以純電驅動為主,但能源依賴燃油發電,饋電狀態下動力衰減顯著且油耗較高。所以我們雖然有這個技術,一開始有技術儲備,但我們基本上不會推出增程,這是我們未來的路線。
搜狐汽車:皮卡這個市場其實今年也有蠻多的車企推出了PHEV這種技術路線的,我們雷達推出來的這個混動技術有什么差異化的優勢?
凌世權:首先我們看到,通過雷達在中國皮卡新能源賽道上的引領和耕耘,特別是在今年,逐漸打開了這個市場,也得到了用戶認可,行業也看到了這個新趨勢,所以很多友商加入了這條道路,非常歡迎,我們這條路會越走越廣。但在新能源皮卡的技術路徑上,我們的思路始終與行業傳統認知不同。新能源用到一個車輛上,當然首先是驅動能源,但我們一定要記得,皮卡的場景在戶外,它就不單單是車要到戶外,新能源還要起到戶外能量的作用。所以皮卡也是雷達推出的能源平臺。同樣,平臺在戶外它會帶很多的端,我們就推出物聯的端。所以雷達對新能源皮卡的理解和對新技術的觀點,跟現在進來的很多所謂做新能源皮卡的傳統廠家不太一樣點。
當然,在皮卡的傳統性能,比如加速性、動力性、通過性、載重這些方面,我們的雷神動力在國內所有的混合動力里面也是完全領先的,不管是油耗、動力都領先,。比如我們的雷神混動動力用的是3DHT——全球首款應用3DHT技術的皮卡品牌。它的優點是什么?第一是扭矩,比如說一檔的時候,扭矩有保障,中檔速度變換非常平穩,三檔的時候高速行駛,油耗也表現非常好。這方面我們的技術,不管是3DHT的構架形式,還是電混的驅動形式,都是非常領先的。所以,一是對皮卡的傳統性能,雷神動力在國內這些PHEV的技術里面,我們是領先的,第二個,對于新能源皮卡在戶外的能源和物聯技術,我們帶出來了完整的生態和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友商沒有做到的,而我們雷達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了三年,顧客也看到這種新物種和新解決方案帶來了生活和作業的便利,他們也是非常有體會的。
搜狐汽車:凌總,您想象當中,因為皮卡剛才也說是一個蠻特殊的市場,尤其在中國市場來說,那雷達是希望往哪個方向去走?比如我們的用戶標簽會是什么樣?我們包括產品,甚至包括整個能源、物聯生態的打造,是希望在這樣一個相對來說可能是小眾的賽道上,我們能夠怎么樣去突破,或者怎么樣去走得更順一些?
凌世權:從雷達的技術來講,我們希望用新能源和智能的方式,在戶外給我們的用戶,不管是生活和作業,提供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所以大家會看到,我們有全國第一個正向研發的純電平臺,包含純電的動力形式,還有現在推出的PHEV形式,還有儲備的增程的形式,拓展出許多應用平臺,比如萬能棧,物聯的飛梭平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打個比喻,比如說以前的車輛就像傳統的手機,而我們提供了一個智能手機,雷達希望帶給用戶的不是一輛傳統的車,而是一套全新的解決方案。這個路線上,我們會通過三個產品的形式,第一個是作為工具屬性,比如戶外作業,怎么做到省油、低能耗、智能、舒適。第二是戶外生活類,在戶外的露營,我們會提供一些智能物聯的端,用這個車去體驗戶外,這是一種生活類、玩的屬性;比如還可以體驗這個車的越野性能,我們會通過三個產品的品種來實現我們戶外的生活、戶外的作業,讓我們的戶外更精彩,體驗得更環保,這是我們的構想。
搜狐汽車:其實談到皮卡市場,我們從前幾年來看,在乘用車市場的時候大家都說油電占比是怎么樣的,什么時候能達到50%,什么時候到拐點,其實會發現超過了20%、30%之后很快就上去了,在皮卡市場,您覺得油電的拐點有沒有到?
凌世權:目前中國的新能源皮卡里面,我們雷達基本上占比在63%左右,在純電我們基本上占到80%多,甚至90%多,也就是說這條道路一直是雷達在開創和引領的。目前新能源的皮卡市占率從去年百分之四點多,到今年上升到百分之六點多,將近百分之七。作為一個新的行業,從開創到大規模,我認為今年就可以實現,特別是現在很多友商也加入,發布了一些PHEV,我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快。但是皮卡跟乘用車還是不太一樣,它還是要結合一個場景的解決方案,它是場景用車,我認為將來能夠達到占比12%左右,顧客就能夠體驗到,新能源解決方案帶來的變革感在皮卡方面會比乘用車領域更強烈,因此它的普及的速度會比乘用車更快。而且有新能源乘用車的驚艷積累,用戶接受起來會更輕松一些,這兩個因素我認為發展節奏會比在乘用車方面的變化更快。